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总论.docVIP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总论.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总论.doc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总论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3000种以上,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中药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和强身健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本草典籍和医药文献中,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经验和卓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2世纪(东汉末)。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500年左右(南北朝梁代)。在序例部730种药7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 三、《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长孙无忌、领衔,苏敬等21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共54卷,载药850种。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本草》1082年(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 五、《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科综合研27年,参考文献800余种,1578年(明万历六年)完成这一巨著。全书共52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16部共60类,每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 六、《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用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1803(清嘉庆八年)。全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 七、《中华本草》 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纂的划时代巨著。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已于公元19999月出版,包括总论1卷,药物26卷,附编1卷,索引2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引用古今文献约1万余种,计约2800万字。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1卷。藏药卷已于2002年出版,收载常用藏药396种,插图395幅,计140万字;蒙药卷已于2004年出版,收载常用蒙药421种,插图484幅,计约160万字维药2005年出版,收载常用维药423种,插图320幅,计约150万字傣药卷已于2005年出400种,插图351幅,计约100万字。 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 中医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 气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 二、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三、所示效用 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 四气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可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此时,寒凉性有 四、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在具体表述时,除上述五种外,又常按 五、阴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