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doc

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孝感2009--2010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定稿

孝感市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竭泽而渔”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皇后对晋武帝说了什么道理使他改变了主意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4.槐荫论坛消息:39集电视连续剧《太白醉剑》即将在安陆开拍,剧中描写了唐代诗人李白旅居安陆的的10年。某同学为该剧设计了四副情景,你认为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幅情景是 A.李白的朋友科举考试喜中进士,李白举酒相贺 B.李白欲远游江浙行省,其妻在白兆亭和他话别 C.安陆县令叹服李白之才,欲举李白为孝廉 D.李白受举荐,赴京城到内阁任职 5.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6.1924年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是一块无字碑,寓意是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功绩卓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7.“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要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最应选择的地点是: ①上海 ②南昌 ③井冈山 ④延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 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1.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我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阿沛·阿旺晋美于2009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他见证了西藏由落后到发展的历史,他用毕生的精力维护在西藏施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此制度是 A.西藏的民主改革制度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出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3.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14.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