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4月青年”的彷徨.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四月青年”的彷徨 章韦华 2014年04月27日 我算是一个“4月青年”。之所以说“算是”,是因为这个词跟“80后”联系得更紧密些,我出生于1970年代中,出去留学晚,当年一起奋斗的那些朋友都比我小不少,我在他们面前是老大哥,在组织活动方面是带头的。另外,“4月青年”这个命名是后来才有的,算是社会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追认”吧,我过了好久才知道有这么一说,但也乐意接受;最近跟磊子说起“4月青年”这个说法,他竟然从来没听说过。 磊子就是“80后”了,我们是一起组织活动才认识的。我当时先在网上发了个帖子,磊子是最早跟我联系的人之一,还有胖子、小山等,我们几个就成了曼彻斯特中国留学生抗议活动的核心组织者了。现在我们几个都回国了,就不提他们的真名了,用昵称代替吧。 回过头去看,活动能搞到后来那么大规模其实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个说法是一个蝴蝶闪动翅膀,大洋那边就可能引起一场风暴,我们几个人也只是挥动了一下“翅膀”,就团结起了几千人,其实这里面也有必然。 对西方的幻灭 我出国留学前已经工作好几年了,但一直有留学的念头,也不是因为工作不如意什么的,就是觉得应该出去学习一下,见识一下西方社会。这个念头当然是来自多年的教育和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影响,觉得西方先进、文明,有机会出去一定要出去看看。 磊子虽然比我小十来岁,但我们关于留学的动机却很相近。磊子来自一个沿海的小县城,是个典型的好学生、乖孩子那种,从小学习就不错,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他说他是从大二就开始打定主意要出国留学的,因为看了太多留学机构对国外的介绍和媒体上的报道,说国外社会多和谐,外国人素质多高,对此深信不疑,说什么也要出去感受一下。 当然了,感受一下总是好的,感受过了就知道原本的印象是对的还是错的。2008年上半年,发生的事情比较多,比如西藏的“3·14”事件,奥运火炬传递中发生的冲突等等,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多。看了这些报道,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因为西方人的视角太狭隘、太偏颇了。 我们出去之前都多少有点“崇洋媚外”,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而对国内的问题我们都有不少的意见和牢骚。但当外国人对中国指手画脚的时候,我们都本能地感到不舒服,这可能是自然的情感吧,出国了反而更爱国,这是普遍现象。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西方媒体的报道越来越不象话,对事实问题毫无尊重,而且倾向极其明显,完全超越了政治层面,不仅攻击中国政府,甚至开始整体上攻击中国人了。 在那种情况下,我实在是坐不住了,觉得该站起来做点什么,就发了那个帖子。事后看,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我只在曼彻斯特是发起人,在其他地方也都有中国留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对西方的“媒体暴力”行为说不。 2008年4月2日,我们组织了第一场针对不公正报道的抗议活动,一共25人参加;4月6日,60多人去伦敦参加保护奥运火炬的传递,跟“藏独”团体近距离地斗争了一下。可是,BBC接着歪曲报道,而且变本加厉,这激怒了我们,于是决定在4月19日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抗议。我们原本期待有几百人参加就不错了,没想到一下子来了两三千人。 当时搞这样的活动就是要为中国人争个形象,所以在组织上特别注意细节,比如特地安排了一个小组跟着游行队伍捡垃圾。活动结束后,曼城的警察局还给我们写了感谢信,说从来没有见过组织得这么好的游行,连垃圾都不乱扔。 我以前仗着年纪大点,很是有点瞧不起“80后”的意思,觉得他们没担当没团队意识,通过那次活动我看到了他们的力量和责任感,改变了我的偏见。大家在一起交流时,不约而同地说之前没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的感情那么深。在4月19日的游行队伍里,有媒体采访,我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其他文明一样或是中断或是消亡,而是5000年来一直延绵不断,就是因为有些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是市侩的,自私自利的,但到了民族危难的时刻总有无数仁人志士站出来捍卫她。 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这些人又组织起来为震区募捐,当然募捐的对象还是当地的中国人,英国没什么人会关心。我们一共筹集了2万英镑,交给了中国驻曼彻斯特领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在唐人街餐馆打黑工的小伙子,捐了200英镑,这笔钱对他来说是很多的。 无尽的彷徨 那个4月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我想我们这些人都永远忘不了,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觉得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一点事。 后来,我挨个劝他们,毕业了一定要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出力。我们也都回来了。可是几年过去了,我们都多了一些复杂的感情,连我也不知道当年力劝他们回来对不对了。 回过头去看,2008年4月走到一起的那些人,是基于朴素的爱国感情走到一起的。那次事件是我们这一批年轻人对西方迷信的一次祛魅,我想这一点还是有意义的;而对政治、社会方面的很多问题当时还都没开始面对,也没开始认真思考,在这方面大家的差异是很大的,可能以后会越来越大吧。 比如,小山的家境好,没什么压力,工作干得不顺心,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