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础地学资料.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集群绝灭(05、06、07、10、11、12)(P49)(05、06、07、12) 指大量物种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的绝灭,其规模和绝灭速率都要大大超过常规绝灭。在某个短时期内生物发生大量灭绝,生物演化突然中断,使绝灭速率剧升,而新生率降到很低。集群绝灭具有灾变的特点,这不是生物演化本身的规律所能决定的,可能与地球环境巨变有关。地球历史上有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绝灭(5.43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四射珊瑚和三叶虫及菊石等大量海洋生物的绝灭(2.5亿年前)白垩纪末的恐龙绝灭(0.65亿年前)等。 2、牵引流(P132)(06、09、10) 碎屑颗粒的搬运力是流体流动所产生的推力,像风、水流等都是主动搬运碎屑颗粒的活跃介质成为牵引流(或携带流),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包括海流、洋流、河流、风、潮汐、波浪、等深流等推力主要取决于流速,推力越大,则能搬运越远,沉积物颗粒越大,牵引流主??有三种形式:滚动、跳跃、悬浮。 3、俯冲带(subduction zone)(P115)(05、06、07、11) 在会聚型板块边界,由于洋壳密度比路壳的密度大,洋壳会在碰撞时向陆壳俯冲。可出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引起强烈地震,由于地幔物质对流,板块在洋中脊外分离扩大,在俯冲带俯冲消失,俯冲到地幔的部分熔融,重新回到地幔循环,因此又称之为消减带,可为板块的边界,如日本海沟、菲律宾海沟,都为典型的俯冲带。 4、黄土(10) 黄土是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图块状堆积物,主要由于风力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分布在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面积达10×106km2,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厚度达50—150米,多呈灰黄色,棕黄色,以粉砂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为主,缺乏层理有垂直节理,有空隙度大、抗蚀性弱的特点,特别是植被破坏后地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黄土地貌。 5、冰川作用(10) 冰川运动是寒冷地区重要的地貌营力,可塑造一系列冰川地貌,冰川作用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侵蚀物在地表堆积下来的过程,冰川作用主要是依靠冰内尤其是冰川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对地表进行侵蚀,滑动过程中不断挫磨冰床,这种作用通常称为磨蚀或刨蚀作用,还可将岩石拔走,称为拔蚀作用,在冰川运动过程中搬运了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为运动冰渍,在冰川消融后因负载过多被搬运物质堆积下来为冰渍物,分选性差,这个过程为冰川作用。 6、片麻岩(11、12)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是一种高级的结晶程度好的变质作用矿物,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其中石英和长石含量大于30%,长石多于石英,根据岩石的物质可分为富锰片麻岩、斜长石片麻岩、二长片麻岩、钙质片麻岩。 7、粘土矿物(11) 粘土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是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一般具有层状结构,颗粒极细,小于0.02mm,加水后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主要包括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蛭石等,主要用于制作陶瓷和耐火材料,并用于石油、建筑、纺织、造纸、油漆等工业。其成因有①与风化作用有关、原岩的种类和介质决定了矿物中;②热液和温泉水作用于围岩,可形成粘土矿物带;③由沉积成岩作用生成粘土矿物。 8、地壳均衡补偿(isostasy)(P66)(05、06、07、12) 描述地壳力学状态和升降运动的理论。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的质量过剩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来补偿。 两种不同的地壳的均衡模型:①(密度补偿)普拉特认为地壳较高部分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的密度而抬升,在补偿面一上各地岩石密度不同,地下补偿面应处于同一位置;②(深度补偿)艾里认为地球表层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地表某处的高程比其他地区高出越多,它往下插的深度就会越大。经过研究发现实际地壳均衡补偿过程比这两种模型复杂,应是按一定的比例结合的结果。 9、莫霍面(Moho-discontinuity)(P98)(05、06、07) 地壳与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 HYPERLINK /view/442230.htm \t _blank 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在莫霍面上莫霍面之上为地壳,洋壳平均6km厚,结构较简单,陆壳平均33km厚,结构较复杂,莫霍面以上横波和纵波速度较小,但变化梯度大,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莫霍面以下为地幔波速较大,地幔分三层,包括一层软流圈,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 10、地幔羽(mantle plume)(P119)(05、07) 即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