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外教育史3重点.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明中外教育史 教育学院 包丹丹 baodd770@126.com 探寻孔子之学的文献基础 论语 礼记(大戴礼记) 春秋 左传 孔子家语等 问:“学”是什么?学的是什么? 大家都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 “学”的文字诠释依据 学:不离“爻”,以感应交通为其根本寓意所在。 论语 中“学”字出现64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之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中的“学” 学事:人生百业中未知未能而求知求 能。 学: 学道:道术 “学”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使人超出一切现成者而进入一个机变、动人和充满乐感的世界。——张祥龙 (孔子在齐问《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张祥龙所讲是一种学习的状态:居间引发。 在自我兴发的状态下,不断牵引自己向前。这是一种如梦的状态,是一种神秘的状态。同时也是有节奏的,有乐感的。 试举一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此“学”字何解? 程树德解:“学”字系名辞,《集注》作动辞,毛氏讥之是也。惟其以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为学,则精确不磨。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以修身为学。观于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门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而孔子独称颜渊,且以不迁怒不贰过为好学,其证一也。孔子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学也,禄在其中矣。其答弟子学干禄,则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可知孔子以言行寡尤寡悔为学,其证二也。大学之道,壹是借以修身为本,其证三也。 “学”字何解 学问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问学:已知和未知的中间状态才有问,也才有学 樊迟学稼,孔子讲授的不是这个学 学有境界,而无尽头。 进入积极的人生状态,意义之学不是工具之学。也不是口耳之学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孟子 尽心下 “教育”概念只有在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才能得到恰当而充分的理解。离开了民族文化的语言背景,我们也许只能在逻辑或技术层面上理解另一种“教育”概念,绝不会把握它的精髓、它的质。——石中英 学艺与修身 儒家不排斥对象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所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以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 子夏: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笃志与切问近思是张力关系——博广因切近人生而不流于外驰,切近因博广而不流于偏枯。 学问与仁道处于互融互发之中。 儒家重视经籍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庄子 天下》 “仁”与“艺” 艺指 礼乐射御书数为代表的知识技能。 关联人生意义的开显。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 总结:儒者之学以一体、感通和兴发为根本要义。 学—教之道 教和学不是相互外在的对象化关系,而是一体两面的感应关系;“教”者之指示“学”者,其行为具有施动性,但其施动并非强使“学”者成为单一的、对象化的“教”者,而是“学”者应教者之所感而起,进入自身的生命、生活节奏。 儒者之学是让人成为人、“成己—成物”的意义之学、价值之学,而非求知识、成技艺、谋财货的工具、技术或功利之学。 学属成及之事;学是体,是本;教是用,是末,故成己方能成人。 修己安人 孔子:万世师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 参考文献 【清】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 张祥龙.先秦儒家哲学九讲—从《春秋》到荀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于述胜.中国教育传统.郭华主编,读书与教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于述胜,包丹丹.修身与学艺—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