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民小學教學實習
第五章
教學設計原理及其應用
指導老師:簡建如 校長
組員:CI097112 黃怡瑄
CI097123 洪筱涵
CI097129 黃瑜萱
CI097142 戴維谷
第一節 教學設計的源起、定義和功能
教學設計源起:
教學設計概念源起於20世紀中葉之教育工學(educational technology)
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對教育
工學(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定義(1972):
一種有系統地整合人員、過程、想法、設施及組織的複雜程序。其目的在於
分析人類學習的各種問題後,能設計、執行、評估和管理解決之道。
二、教學設計的定義
一般人常接觸的名詞有服裝設計、建築設計、髮型設計,設計(design)在Random House Dictionary中解釋為預備工作計畫的起始草圖。
Reigeluth(1983):產生理想的『教學藍圖』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各種教學方式的認識,統整使用以及教學模式的適用情境等。
SeelsGlasgow(1990):教學活動流程中的整體架構和輪廓、各份子的排序及普遍性的形象
Ritchey(1986)教:『為促進大單元和小單元的學科學習,建立發展、評量和維持語情境相關層面得逐步規畫之科學』
MartinClemente(1990):一種根據特定程序產生的課程方案、教學計畫或各種教材,其整體目的事為有效且符合經濟經濟效益地解決教學問題
Glaser(1976):過程中主要包括尋求和實驗那些最有效法則之不同路徑
Glasser指出設計教學的重要成份步驟(如圖下)
第二節 早期代表理論:系統化教學設計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軍事機構採用系統化教學設計從事教育訓練有相當良好的效果,使新兵很快獲得特殊需要的技能,因此戰後積極採用系統化教學設計原理,希望加強教學效率和速度。
一、Dick和Carey的系統取向模式
特色:注重擬定單元目標和具體目標後,依序進行計畫、工作之編擬評鑑目標、選擇教材、發展教學活動、選擇媒體後進行教學,再根據評量結果做修正。
二、Dick和Carey的系統取向模式-學校和工商企業界皆能應用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第一步驟,目標的確定是根據課程需要、學生能力、個別差異及教師的經驗。
進行教學分析:與第三步驟(檢查起點行為)可同時進行,教學分析是指在教學目標下對達成目標過程中學生學習所需要的表現力的分析。
確定起點行為特質:為了解學生是否具有學習新單元的先被知識與先備技能必須先檢查學生的起點行為。
撰寫表現目標:教學設計者或教師評估學生在教學後學得知識技能的具體表現。
發展標準參照測驗題目:才能從測驗結果中確實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學習情形。
發展教學策略:包括教材的講解、教學媒體的使用、問題及解答方式、測試及回饋原則、師生間與同學間互動功能之運用。
發展及選擇教材:教學策略之運用是以教學內容為範圍,而教學內容主要是學校規定的教材及補充教材。
設計並進行形成性評鑑:在學科教學未結束前,為了解學生學習與進步的情形所做的評量工作,教師若能預先考慮形成性評量的時機及進行方式,將有利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行補救教學。
設計並進行總結性評鑑:在學科結束後,為了解學生學習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標準,是否符合教學前所訂的教學目標及作業目標所做的評量。
三、Gagne和Briggs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系統化教學設計步驟
界定表現的目標,且強調以行為的表現敘述
教學進程應以學習層次及工作分析做為依據
籌畫教學事件,擬定教學活動或學習的內外在因素的具體辦法,或選擇學習結果得學習條件之設計
評量學生表現,決定評量方式、標準及工具
名詞解釋概念釐清
工作分析教學法:是一個將複雜的教學目標分析精簡成一連串教學小單位的過程 外在條件 學生們的學習狀態 老師的教學策略
學習目標
Gagne將Bloom等人所主張的認知、情意、技能目標,更進一步地細分成五種學習結果(learning outcomes),包括: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語文資訊(verbal information)、動作技能(motor skills)與態度(attitude)等。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能使用符號或概念與學習中的環境互相作用,而不是只重複學習或使用一些事實或知識。心智技能主要涉及知道「如何」(know ho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