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如何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相结合,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的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的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梁启超:主张直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谭嗣同:深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伦理观念,带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助达尔文的进化论宣传变法图强的主张。 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小结: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侵略的加剧 C、西方科技的传播 D、改良思想的推动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西方科技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朝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为元首,百体俱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开制度民政之局,拔天下通达之才,大誓群臣以雪国耻。 ——引自《杰士上书录》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在材料二中,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方案?根据材料内容指出康有为提这种主张的原因。 1898年年初,康有为呈递的 《应诏统筹全局折》,向光 绪帝提出了大集群臣,革旧 维新;设对策所,广征贤才 ;开制度局,重定章程等主 张。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 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 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设邮政局。 军事: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文化: 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译书,准办报馆、学会;准出国留学、游历 1.变法中哪几项内容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2.变法中哪些内容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3.光绪帝未采纳康有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的主张,这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5.变法措施的推行有何历史影响? 进步意义 1、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3、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4、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未实行的措施: “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新旧势力的概念 新:力主变法,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 旧:反对变法,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 新旧势力的交锋最直接的表现在哪里? 光绪帝为首的新势力的反击行动。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 戊戌六君子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1、客观: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根本原因) 2、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其缺乏反封建的勇气,且策略不当: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③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④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弱小,变法缺乏相应经济基础; 4、直接原因:袁世凯的叛变 。 5、外部原因:列强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不希望中国富强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一场思想思想启蒙运动; ①爱国性(从背景看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