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个从西部来的医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个从西部来的医生

一个从西部来的医生 楼明贤 本文来自:松阳在线   离休老干部李培祥是个年逾古稀的老医生。他,白发苍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是河南沁阳人,急性子,快人快语,是北方人的豪爽性格。我与他既是同事,又是邻居。他常来串门,也就混熟了。关于他的一糸列惊心动魄的往事,我知道得不少。当年,他在青海高原――曲麻莱县乡卫生站当医生时,杀土匪,斗残敌,救伤员,是个全能战斗队员,成为威震敌胆的英雄。1960年,他曾参加平息达赖喇嘛发动的反革命叛乱,又立新功,其事迹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李医生的传奇故事,是我与他长久交往中得知的。他出生在沁阳县紫陵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个革命之家。在黑暗的旧社会,到处都是背井离乡的人。当时他一家四口人。父亲给地主当长工,哥哥给资本家当徒工,自己给人打短工。一家人饥寒交迫,衣衫褴褛,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由于不堪凌辱,父亲率先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加入革命军队。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的李培祥渐渐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他也好随父从军,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锻炼成长。从此,他在革命队伍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闻着腥风血雨,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各种奖章、证书装了一袋。   解放后,党组织派他去成都学医,没有文化,得从头学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一名救死扶伤的人民医生。他学会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能做肌肉、静脉注射,还学会民族的国粹――中医。结业后,本来他可以安排在条件较好的西宁市医疗部门工作。可他以一个党员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请缨到偏僻贫穷,条件恶劣的曲麻莱县工作。曲麻莱县位于黄河之源,是藏区,海拔四千多米,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长年风雪弥漫。他在那里学会了骑马,讲藏语。这里缺医少药,他就安心扎根在这里。从此,李培祥以雪域高原为家,以艰苦奋斗为乐,心甘情愿地为缺医少药的藏胞汉民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生活不习惯,他刻苦锻炼,逐渐地适应下来。下乡出诊没马骑,他就徒步行走。有时大雪大雾,半夜迷途在沼泽草滩里,他忍受着疲劳和孤寂的折磨,时时提防着野兽的骚扰,心里自言自语地说:“为了解放全人类,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1962年,根据工作需求,李培祥被调到巴颜喀剌山南麓的八一公社。这里山高谷深,水湍流急,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活更加困难了,简直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就是天大的困难也被他克服了,不畏艰难险阻,创建了唯一的卫生所。李培祥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全天候地为患者热情服务,从不叫一声苦,说一声累。有一次,他在巡诊途中不幸掉入《西游记》中描述过的通天河,几经挣扎,才死里逃生。藏民们亲热地叫他为好“门巴”(医生)。《人民日报》曾发表新华社通讯员的专题报道《沥尽肝胆为人民》,赞扬他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团结尽心尽力。   由于妻儿远在南方,他自己又得了高原病。1973年,当地组织把他商调到松阳区医院(松阳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搞临床工作。初来乍到,由于语言不通,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群众不理解,认为他是个“兽医”,不会看病。可李医生作为一个党员,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医务上精益求精,虚心向同行学习外科技术,对病人态度好,深得病人信赖。   他还到东坞水库和松荫溪工地上给民工巡回医疗,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有一次在东坞水库巡诊时,叶村乡一位八岁男孩不慎落水,生命垂危,时间就是生命。他奋不顾身地只身跳入冰冷的溪中一鼓作气的把孩子救上来,并给他做人工呼吸,针刺人中穴,心脏复苏术,终于使这个孩子起死回生。1979年他调遂昌防疫站工作。他自带干粮,爬山越岭,背着药箱,几乎跑遍全县各地,宣传防疫知识,免费为孩子预防接种。1982年松阳复县后,他又调到松阳防疫站工作。每月下乡送苗,路近时走路,路远时自带干粮到当地卫生院交结完毕后连顿饭也不吃,依旧是一个革命军人的作风,乡镇医生们为之感动。   由于妻子过世得早,老李一人可真吃尽了的苦。在工作上,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回到家里,还要照顾已失去母爱的四个年幼的孩子。多少年来,老李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把儿女拉扯长大成人。如今,这位当年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我们中间。清晨,他推着一辆自行车上街散步,回来后就烧水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前两年,小儿子分家要房子,没办法他一咬牙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我知道他的困境后,从中牵线搭桥帮他买一套宿舍将就住下。他伴着那台彩电来打发寂寞时光。好心人劝他找一个老伴好照应。他总是说不找了,还是一个人过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998年,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李医生重返故里。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孩子们也凑热闹围上来。大人们对孩子深情地说:“你们的二爷回来了。”“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