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

162 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 谭超,邱静,杜涓,邱颂曦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 摘 要:为维护河流健康,规范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的采砂活动,合理、有序的开发河沙资源,制定 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规划河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分析、输沙总量的 计算、河床演变分析,根据输沙总量的分析计算和近年河床演变的情况,划定增江干流河道禁采区和 可采区。 关键词:采砂规划;输沙总量;河床演变;可采区;禁采区 前言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河砂需求量急剧增加,河道 内无序采砂现象突出,这些活动引起河势变化,出现新的险工、险段,造成崩岸、塌滩,危及堤 防、桥梁、涵闸、河道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和江河航运安全,严重影响河道的泄洪、排灌,更为 严重的是,影响了河道的长期稳定。为保证河道稳定,保障行洪、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利用 部门的安全,实现河道采砂的依法、科学、有序管理,需要制订采砂控制规划,对主要河道内的 泥沙资源有所控制地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使可利用河砂资源与河道承受能力相适应,既考虑发 展用砂的需求,又要避免对河道内其他综合利用功能的影响。因此,开展主要市管河道的采砂控 制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主要市管河道增江为例,通过对规划河道的水文泥沙特性分析、泥沙沉积量的 计算、河床演变分析,以及泥沙沉积量的分析计算和近年河床演变的情况,划定增江干流河道禁 采区和可采区。下面对增江采砂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流域概况 增江是东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增江发源于广东省新丰县七星岭,主流自北向南流经从化、龙 门、增城,在增城市的观海口处流入东江北干流, 进入东江三角洲地区。干流河长 203km,集水面 积 3160 km2。平均坡降 0.074%。增江流域年平 均径流深 1.29mm,年径流量达 39.68 亿 m3。集 水面积 100km2 以上的支流有地派水、蓝田水、 铁岗水、白沙河、葛布水、永汉河、派潭河、二 龙河等 8 条,其中地派水为增江的主要源头(增 江水系图见图 1)。增江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 河道总落差为 484m,河道平均比降为 0.07%。 增江上游河道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 富,河床以沙、卵石为主,河道迂回于山岭之间, 峡谷较多。进入增城沙塘以下的珠江三角洲河网 区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中下游河道水面宽 200m~400m,河道比降较小,且受东江河水和 下游潮水影响。这次规划范围为永汉河口至增江 图 1 增江水系图 规 划 范 围 163 河口段。 2 河床演变分析及泥沙沉积量计算 2.1 河床演变 通过 2000年和 2008年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典型断面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增江干流中下游河 道断面变化留下了明显的人类活动的痕迹。河道下切最严重的派潭河口到荔城水位台河段是采砂 活动最剧烈的河段,河道大幅下切主要是高强度采砂造成的。其余河段以冲淤交替为主,基本可 代表河流的自然演变状态[1]。 从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冲淤量对比可以看出,从 2000年至 2008年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累计 冲刷量(含采砂量,下同)达 1341万 m3,年均冲刷量 167.6m3/a。不同河段冲淤量差异较大,其 中以派潭河口至荔城水位台河段冲刷量最大,累计冲刷量达 880 万 m3,年均冲刷量 110.0m3/a; 其次为初溪坝下至新家铺河段,冲刷量为派潭河口至荔城水位台河段的 25%左右,累计冲刷量为 220 m3,年均冲刷量 27.5m3/a;永汉河口至正果坝上河段及正果坝下河段至派潭河口河段冲刷量 较小,累计冲刷量分别为 171 m3和 150m3,年均冲刷量分别为 21.4 m3和 18.8 m3。而荔城水位台 至初溪坝上河段则表现为轻微淤积,累计淤积量为 81 m3,年均淤积量为 10.1m3。 表1 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冲淤量比较(2000~2008年) 河段 冲淤量(万 m3) 冲淤速率(万 m3/a) 永汉河口—正果坝上 171 21.4 正果坝下—派潭河口 150 18.8 派潭河口—荔城水位台 880 110 荔城水位台—初溪坝上 -81 -10.1 初溪坝下—新家埔 220 27.5 总计 1341 167.6 注:正为冲刷,负为淤积 近几年增江干流中下游河道不同河段冲淤变化特征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增江历史采砂活动 主要集中在派潭河口至荔城水位台河段,该河段河床下切最大;正果坝下至派潭河口采砂强度小, 河床冲刷亦小,永汉河口至正果坝上河段交通不便,采砂强度较小,故河床冲刷量亦较小,新家 埔至初溪坝下河段床沙较细,几乎无采砂活动,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