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运动神经元病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21例分析
韦英秀
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45007
摘要: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特点及合并脑梗塞、颈椎病时复杂临床表现,以助与早期诊断ALS。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脑梗塞、颈椎病早期诊断困难,头颅、颈椎MRI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结论 目前肌萎缩侧索硬化仍无特异性诊断方法,诊断仍然依靠临床表现、肌电图、以及头颅、颈椎MRI检查鉴别诊断。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脑梗塞、颈椎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成年起病的神经元变性性疾病,按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三个临床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是其中最常见的一型。运动神经元病发病率低,约2/10万左右, 90%的ALS是散发型,10%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1、2]。为神经科少见病,早期表现不典型,有时伴有脑梗塞、颈椎病容易误诊,现将1999—2008年我科诊治的2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一共收集21例1999-2008年来我科诊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住院患者16例,门诊患者5例。男13例,女8例,男:女为1.6:1;年龄40~75岁,平均(51.2)岁;病程3年到12年不等。本组病例均参照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制定的E1scorial ALS(1998修订)诊断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分会制定的ALS诊断标准(草案)[3.4] ,经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诊断。
1.2首发症状:上肢无力8例,下肢无力5例,肢体麻木感3例。言语困难伴吞咽困难5例。
1. 3 临床症状及体征
21例均有肌无力、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14例有肢体肌无力、肌肉萎缩伴舌肌萎缩、纤颤。6例只有肢体肌无力、肌肉萎缩。2例伴有胸部肌肉萎缩。肌束震颤15例。球麻痹症状16例(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呼吸困难4例,均为发病2年后出现。肉跳10例,颈肩不适、疼痛5例。21腱反射亢进,12例巴氏征及霍夫曼征阳性。2例合并脑梗塞有偏侧肢体麻木,中枢性面舌瘫。
1.3 肌电图表现21例均呈神经源性损害,见纤颤电位、正锐波、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波幅增大。符合MND的肌电图改变,如纤颤波、束颤波、正尖波、巨大电位等。16例做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均提示有神经源性损害。绝大多数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只有5例伴有颈椎病患者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4 21例患者均行颈椎MRI检查,其中5例提示颈椎间盘轻度脱出:3例硬膜囊受压;2例神经根受压,脊髓轻度受压。21例患者头颅CT平扫未发现异常,12例头颅MRI(TW1、TW2序列)有2例基底节区示腔隙性脑梗塞,其余9例未发现异常信号。
2 讨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以脑、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为特征的致死性神经病。80%-90%ALS患者3-5年死于延髓麻痹、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家族性ALS的病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突变有关[5]。散发型ALS病因不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1 SOD1)、基因突变、细胞凋亡、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病毒感染、重金属中毒、环境因素等很多因素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12] 。
由于该病目前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及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医生如果经验不足往往不敢轻易下诊断。虽然有文献报道发现部分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脑脊液(CSF)及血中谷氨酸盐水平升高。乙酰胆碱合成酶降低,细胞色素C降低,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片段升高。但是,这些生化指标都不具有诊断该病的特异性。既往文献报道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头颅MRI的T2像皮质脊髓束区域呈高信号,但阳性率低。( Peretti-Viton P, Azulay JP, Trefouret S, et al. MRI of the in
tracranial corticospinal tracts in amyotrophic and 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J]. Neuroradiology,1999,41(10):744-749.缺文献) 目前德国学者Sach英国学者Williams等应用弥散张力磁共振显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检查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发现该成像技术能早期发现ALS上运动神经损害。国内也有相关的报道[13]。这有助于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而帮助早期诊断。但由于扩散张量成像不是常规头颅MRI检查,费用昂贵,技术条件要求高,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普遍开展。而且亦非特异性诊断指标,所以目前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仍然依赖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查。国际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