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顿的中国人之一.docx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顿的中国人之一.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顿的中国人之一

乾隆帝排斥西方科技?他可能是最早知道牛顿的中国人之一2017-03-23?清史观?51评冯翊按|世人皆知康熙帝对西方器物的开放态度,而乾隆帝给人的印象则是自大、排斥一切西方事物。事实上并非如此,乾隆帝对待西洋“奇技淫巧”,自有他的方式,他对西洋奇器、西洋绘画、乃至西方科学等事物的兴趣,并不比康熙帝弱。清史学者董建中曾在《清史研究》(2009年8月第3期)发表题为《传教士进贡与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的文章,通过梳理清宫内西方传教士向乾隆帝进贡的贡品,分析出了皇帝对待西洋事物的独特品味。以下内容摘自文章的第三节《从贡品看乾隆皇帝的品味》,大标题是编者所加,小标题不变,部分内容有所删减。全文约3700余字,读完约需4分钟。撰文|?董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来源|《清史研究》(2009年8月第3期)|对西洋奇器的好奇乾隆十六年(1751),为祝贺皇太后六旬万寿,在京二十二名传教士共同向乾隆皇帝进贡,其中就有著名的“万年欢”的机械装置。这件精心制造的西洋奇器,投乾隆皇帝之所好,乾隆皇帝甚是喜欢,为此还重重赏赐了西洋人。这件事流传很广,成为中国天主教传播史的一个亮点。这里主要介绍乾隆三十七年(1772) 李俊贤(传教士,小编注)、潘廷璋(传教士,小编注)所进两种贡品:“ 新法远镜” 和“验气筒”。对于“ 新法远镜”,进单上特别说明:“远视便捷,其长一二尺,可抵旧法一二丈有余” 。“验气筒”的标注是:“验气应用鱼缸、鸟笼、铜铃、铜管等物,大小共二十六件,验气应用玻璃罩筒等物大小共二十五件,俱有图样并解说。”这两样东西,乾隆皇帝都收下了。根据中文档案,乾隆皇帝很欣赏这“ 新法远镜”,当时就下旨:“ 此次西洋人所进之物内新法远镜甚好,除照例赏给大卷五丝缎二疋、八丝缎四疋外,各加赏大卷缎一疋。再蒋有仁办理西洋人所进之物甚好,亦赏给大缎一疋。”乾隆皇帝对西洋奇器的喜爱,跃然纸上。蒋有仁(传教士,小编注)则对此有更为详细的记述:“皇帝尚未决定收下望远镜,他先要了解这是何物,有何用处。”蒋有仁被派去进行解释,在场的太监和其他大臣对望远镜都很满意,皇帝用完餐后,一切安排妥当,“太监们便请他当场试验,君主感觉到这架望远镜比他见过的都要好。他派两名太监带着它随时跟在后面并吩咐我教他们使用和操作方法。”蒋有仁(Benoist Michel),法国人,耶稣会士,乾隆九年抵达中国。望远镜的事并未结束,蒋有仁还记述道,乾隆皇帝对这新的望远镜装备提出了自己的“改动” 看法,蒋有仁耐心向他讲解,提及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曾制作过望远镜,思路和乾隆皇帝所说的相同,但还是存在缺陷。最后蒋有仁说:“陛下十分赞赏欧洲人的创造才能,尤其赞赏发明了这种新望远镜并发明了这样一种装置,这种装置能使望远镜快捷地移动以便对准种种物体,而且能对选定的物体作不限时的端详。” 乾隆皇帝还关心这“是否已经有过一些,是否已带到过中国”。蒋有仁回答说,这是新的发明。蒋有仁对于验气筒的准备极为尽心:“至于验气机,我已经工作了几个月,将其调试妥当,还以中文撰写了原理和使用方法,我挑选了其中约二十项必威体育精装版奇的用途让人用中国墨水绘制了使用说明图,这些说明订成了一个小册子,在机器进呈皇帝前就要送他御览”。乾隆皇帝对此也兴趣浓厚,“我还奉旨于严寒稍退时去那里(指圆明园———笔者注)教四名太监使用两位新来的传教士跟前进行操作时,我要向陛下解释抽气机的性能和作用。”第二年,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九、初十日(1773 年3 月10 日、11 日)两天,乾隆皇帝来到如意馆,让蒋有仁解释每一种空气的压缩、膨胀及其性能的实验,还希望知道“机器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乾隆皇帝离开后还令将机器送到他那里,重复做过的实验。第二天,乾隆皇帝再次前来,蒋有仁拆开机器,向他“解释了各种阀门、活塞、开关等等的作用”。乾隆皇帝很快就明白了气门阀的活动原理。安装机器后,重新进行实验”,“皇帝听罢对前几项实验的解释后便自行解释后面的实验以自娱。”乾隆皇帝还询问了气压计水银柱变化的原因。后又做了空气弹性和膨胀性的实验,“这一连串实验很中皇帝的意,在长时间的实险过程中他始终站在离机器很近的地方,实验结束后,他回到了自己的房中并命人把机器送到那里。”令蒋有仁意想不到的是,乾隆皇帝还专门将他所起的“验气筒”,改名为“活气筒”,是因为“活” 字更为“ 雅典”,而且“在古籍中是用这个字来表示天体观测和用以根据不同样季节确定不同农活的其他的观测的”。乾隆皇帝对这“活气筒” 十分喜欢,曾让后宫妃嫔等观看实验。“这些实验必须重复地做,因为陛下继续乐此不疲,而且总让我详细解释。” 有一天活气筒被送到一幢西洋楼,以便与集中于此的许多欧洲珍奇物品一起保管。“次日,这位君主为了表示他对初次见到的这架抽气机的满意,又给了李俊贤、潘廷璋修士(这架机器是以他们两人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