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古诗三首
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虞世南其人,识记诗歌内容。?能力目标:品位关键词语,体悟诗中描绘的形象,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德育目标:学习虞世南正直高贵的人格品质。教材分析: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教学重难点:1、 学会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特点。2、 抓住关键词语品位诗歌内涵,理解“诗言志,诗缘情”的诗歌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教具准备:?一块小黑板??蝉(实物?依条件而定)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可我们总忘不了那烦躁的蝉鸣(可模拟蝉声,引起联想)。大家可知道,我们对蝉声有一种说法,说它叫的是“胡子胡子挂起”,什么意思呢?玉米成熟前要长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俗称“挂胡子”,它寄托着农民伯伯想要玉米大丰收的愿望。其实,寄意于蝉的做法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也极具声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诗题及作者)?二、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南朝陈武帝二年(公元55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终年81岁。越州余姚(今浙江)人。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其诗文也多有佳作,《蝉》最为著名,诗人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该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并称唐代“咏蝉”诗的三绝。三、整体感知,诵读鉴赏1、整体感知,熟悉内容(1)难认字、节奏点拨,教师范读,学生正音。(2)学生自读三分钟,教师巡查指导。(3)学生齐读,教师指出不足之处。2、感受形象,理解诗意?“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这里代指蝉,同时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突出了“贵”的内涵。“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露的特点是清亮,晶莹剔透,突出“清”的内涵。“流响”:“响”是声音的意思,对仗(“垂緌”对“流响”),流响即流动的声音,一声接一声的蝉声。“出”传出。“疏桐”借代,代指树林。籍,凭借。设计问题,解决重难点(1)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况,那么,他写了蝉的哪些特点?表现出了一个怎样的蝉的形象?(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形态??食性??声音?吸食清亮晶莹露水的蝉,它能停在高树之上放声歌唱,不需凭借秋风,自己凭着实力就能把声音送出很远。(2)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个字或几个字?请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学生自读课文并准备发言)?教师提示:“出”把蝉声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了蝉声的响度与力度,突出蝉声的远传。?“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同时说明一个问题,蝉声传播的高远,不是凭借他物,而是蝉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实力。(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教师提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4)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的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5)比较虞世南的诗与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简单谈谈诗人各自心中的寄托。教师介绍诗人身世及写作背景,学生讨论,代表有感情朗诵诗歌并发言。4、齐背全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板书设计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贵、清统一,为论蝉做铺垫?????状物????托物寓意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点睛之笔,“清”无需借“贵”??论蝉五、课后反思孤雁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二、注释1、孤雁:失群的大雁。大雁喜群居,飞时一般排列成行。2、饮啄:鸟类饮水啄食。3、意绪:心绪,念头。4、自:一作“亦”。三、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