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资料 “问题小说”作家及作品资料 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人,最早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1919年在《晨报》上发表处女作《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家庭,否定了封建官僚家庭培育出来的游手好闲的女子,肯定了受资产阶级教育的贤妻良母,从而提出了作者自己对家庭、教育以至人生诸问题的某些幼稚的看法。接着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直接以五四运动一个生活侧面为题材,写青年一代被顽固的官僚父亲禁锢在家,而不能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的苦闷,反映了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父子冲突。《去国》写留洋回国的学生英士,满腔理想,科学救国之志,在残酷现实面前被无情粉碎,又不愿随波逐流,只好再次去国,对北洋军阀的腐败黑暗表示了愤慨。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1918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并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1924年)、长篇小说《一叶》(1922年)、诗集《童心》(1925年)。 王统照早期的小说在叙事上常具有一种童心与诗意,将“爱”与“美”实为弥合人生缺陷的良方。在他看来,“爱”与“美”及时解决世间“烦闷与混扰”的药方,也是人类“乐其生”的归宿。他在小说中着意描绘人生的艺术图画,把人们的生活幻想成美好的人生乐园,而这个人生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来恶势力的粗暴破坏,甚至完全被毁灭。有探索,有芜杂、迷误,注重思考和探索人生问题,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感受到社会的苦闷和哀痛。 《春雨之夜》是一篇散文化的抒情小说,写叙述着“我”在春雨潇潇的夜晚对一次旅行的回忆,一对上中学的小姐妹一路上相依为命的情状,在作者充满爱怜与诗意的眼中,成了一种负载着美丽、温柔、忧郁、纯洁的意象。小说没有故事,却有优美的意境。 《雪后》写一个五、六岁的儿童,在河边用雪筑了一座晶洁的小楼,晚上却被军人的马蹄皮靴践踏成泥污,暗示军阀战争毁灭了人间的美和梦。 《沉思》:纯洁美丽的琼逸事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她希望通过画面将“爱与美”传给人们,却发现人们只知“占有”,就连自己的爱人和以“表现真美”为职责的画师,其实也并不懂得“爱与美”,她只好陷入痛苦的沉思,作者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爱与美”的赞颂,以及对“自私”“平庸”的轻蔑。 《微笑》从正面揭示了爱与美的伟大力量,青年小偷阿根因偶尔得到一个女犯人的微笑,后来又了解了女犯人的不幸身世,顿悟她的那一笑,乃是广博的爱人类爱一切的慈祥的笑,一年后,阿根居然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工人。作者企图用这一微笑来表现他理想中的爱和美,并讴歌这美和爱所具有的莫大的“魔力”。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蒙上了一层美丽而虚幻的色彩,往往“从空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的力量。 《一叶》对人生深感凄惶和苦闷,小说探讨人生问题,对人生陷入悲哀与彷徨。“为何生命是永久的如一叶飘堕地上?为何悲哀是永久而且接连着结在我心底?”王统照较为追慕“超越现实世界”的充满光和花的“世界的花园”。 王统照的这些小说叙事的主观想象大于细节的客观写实,充满某种单纯的理念如“爱”“美”等,由于作者善于以单纯的情绪营造诗的意境,作品有一种单纯的美。 叶绍钧(1894——1988),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早在1914年就在一些通俗杂志上发表文言小说和旧体诗词,1919年开始白话文学创作。叶绍钧家境贫寒,曾多年从事小学教育。他的小说常常揭示下层人民的痛苦和不幸,他写得最好的,就是小市民和具有小市民习性的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2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5)、《未厌集》(1928)、及长篇小说《倪焕之》(1928)。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经历了由问题小说向较广的社会现实拓展的过程。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长年的教员生涯,使他对现代中国教育界的情形了解的深切详明,对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观察得细致入微,对教员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希望欲求、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见证人,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很有些主观见解”,只是寄托在“不著文字的处所”罢了。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