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蒹葭》概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1、《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诗经译注》,程俊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概念,是抒情性文学(如诗词、散文)表现的中心。 意象:“意”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则是客观的物象、形象。意象是渗透着作家主观情感的单一事物的形象,是“意”与“象”的统一,在一篇作品中只具有个别的、局部的意义。 常见意象及其象征含义 松、竹—象征坚贞伟岸、坚韧不拔的高尚节操或常青不朽。 梅—象征忠贞的爱情或高洁坚贞的品行。 长亭、南浦、西楼、杨柳—象征惜别怀远,送别时的离愁别绪。 菊花—象征旷达、坚贞、高洁的品格,表露隐逸之志。 花—比喻女子的美丽、大好年华时光等。 鸿雁、鱼、青鸟—比喻传递消息的信使,表达思念、思归之情。 寒蝉、杜鹃、猿啼、鹧鸪叫—比喻悲苦之情,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 常见意象及其象征含义 月、酒—引发离愁别绪、人生失意、思乡之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水、芭蕉、梧桐—比喻悲哀愁苦之情。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丁香—比喻愁思或情结。 雨—象征凄苦、孤寂之情。 乌鸦—象征荒凉破败之景。 秋风(西风)—象征肃杀、悲愁之情景。 夕阳—象征衰败、残破之情景。 羌笛、胡笳等—象征艰苦的边塞生活。 意象与意境 意境: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意象组合而呈现出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是意(主观的情、志、理)与境(客观的物象、环境)的有机渗透、和谐统一,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充满情感活动的审美空间。它通常体现为作品整体上的一种氛围、画面、情调和韵味。 意象与意境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1、若干意象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二者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意象是个别的、具体的、零散的,意境则是整体的、抽象的、有机统一的。 意境的创造规律 情景交融: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核心元素,二者缺一不可。 虚实相生:所谓“实”,是可见可感的具体事物、环境;所谓“虚”,就是隐藏在“实”背后的情思、意念。要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情思用有形的物象来表现;又要以实写虚,托物言志,化景物为情思,以有限的“实”的文字,表达无限的“虚”的情感内涵。 形神兼备:所谓“形”,是人物的外在形式;所谓“神”,是人物的品格、精神、风骨。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构成作品的意境,才具有审美价值。 情与景:构成意境的核心元素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王国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 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诗意图 注释: 1、蒹葭(音jiānjiā):芦苇。 2、苍苍、萋萋、采采:茂盛鲜明状。 3、溯洄:逆流而上,此处指沿着河岸边行走,而非水行。溯游:顺流而下。 4、晞(xī):晒干。跻(jī):升,登。 5、湄:岸边水草相接处;坻(chí):水中小洲或高地;涘(sì):水边。沚(zhǐ):水中小洲,与坻同义。右:迂回曲折。 *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品赏 学习要点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 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教材P297~298) 三、何谓“伊人”? 四、“伊人”的美感从何而来? 2、收录: ①.西周初年(公元前11C)— 春秋中叶(公元前6C)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 ②.其地域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 湖北北部一带。主要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③.305篇诗歌(乐歌) ④.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墨子·公孟》:“(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1、书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诗经》。 六经/五经:《诗经》《书经》《礼经》 《易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