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九年级(上)综述.doc

(苏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九年级(上)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九年级(上)综述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涉及的文体有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 一、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⑴记叙:使人有所信; ⑵说明:使人有所知; ⑶议论:使人有所悟; ⑷描写:使人有所见; ⑸抒情:使人有所感。 2、常见修辞手法: ⑴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地展示事物特征。 ⑵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 ⑶夸张:凸显事物特征;营造喜剧氛围;讽刺丑恶现象。 ⑷排比:丰富内容;增强语言气势。(注:排比内容的安排有一定顺序) ⑸对偶:句势工整,使语言整饰,增强语言音乐感和韵律美。 ⑹反问:增强语言气势。 ⑺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⑻反复: ⑼借代:化抽象为形象,形象生动。 ⑽对比:突出一方,使形象更鲜明。 3、常见句式: ⑴主动句:①一般主动句:强调动作。②“把”字句:强调动作承受对象。 ⑵被动句: ①一般被动句:强调状态。②“被”字句:强调动作发出者。 ⑶否定句:语气弱;肯定句:语气强;双重否定句:语气最强。 ⑷疑问句:语气弱;陈述句:语气强;反问句:语气特强。祈使句:语气最强,不容商量。 ⑸短句:语言明快,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长句:内容丰富、逻辑严密。 ⑹总启句:概括下文;总结句:总结上文;过渡句:承上启下。 4、词语: ⑴精彩动词:形象生动或准确表现动作发出对象;创造意境;渲染气氛。 ⑵副词:准确限定副词所属类型。 ⑶数量词:准确限定数量。 ⑷叠词:时间名词重叠表示“每一”;动词重叠表示频率;名词重叠表示细小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5、短语: ⑴限制语:准确限定内容。 ⑵修饰语:形象展示特征。 6、字形字音:除特殊字外,采用形声字类推。 7、解词:⑴同义互释⑵追根求源⑶现象描述⑷引申联想。 8、文章结构类型【(总)分(总)结构, 承接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递进结构】 二、记叙文阅读 1、记叙的顺序:⑴顺叙⑵倒叙⑶插叙⑷补叙⑸平叙(分叙) 2、叙事的顺叙:⑴时间顺序⑵空间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方位变换、方向变化)⑶逻辑顺序(因果顺序、递进顺序、总分顺序、事理顺序、过程顺序) 3、记叙的人称: ⑴第一人称:以“我”口吻叙事。增强文章真实感。 ⑵第二人称:以“你”口吻叙事。利于抒发作者或人物感情。 ⑶第三人称:以“他”口吻叙事。使文章材料充实,内容丰富。 4、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的线索:以“人”为线索;以“事”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为线索;以“地”为线索;以“景”为线索;以“情”为线索。 6、记叙文段落划分的依据:⑴时间;⑵空间或地点;⑶事情的内在联系;⑷人物活动;⑸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变化;⑹表达方式变化;⑺文章结构类型【(总)分(总)结构, 承接结构,并列结构,因果结构,递进结构】 7、记叙文段意的概括:⑴一件事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⑵多件事分别概括事件内容;⑶写景段概括景物描写的对象、特征和内容;⑷ 抒情段概括抒发的人物情感;⑸议论段揭示议论的作用。 8、记叙文材料的分析: ⑴事情:①找出记叙要素;②概括事情内容;③概括事情揭示的事理、或反映的特定社会的生活状况;④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包括肖像、服饰、神态)、语言(分析个性化和表达的情感)、行动(包括行为、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性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描写风格(白描、细描)】,明确人物描写的目的是表现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身份、地位、阅历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心理、精神状态、思想品质;⑤把握详写、略写;⑥明确叙事的方式:描绘生活片段、截取生活场景、叙述完整事件、勾勒生活画面。 ⑵景物描写:①景物描写的对象或内容;②景物的特征;③写景的层次(顺序)⑷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幻觉)⑸观察的者立足点⑹观察的角度(远观、近览、细察、斜睨、总览、纵览、鸟瞰)⑺观察的方式(步行、乘车、航空、航行)⑻景物描写的状态(动态、静态);⑨影响观察效果的因素(距离、光线、障碍物) ⑶议论:揭示事件的意义;评价突出人物形象;点明文章主题、深化文章内容。 ⑷抒情: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某种感情。 ⑸神话传说:增强文章神秘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⑹引文:表现景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增强文章可信度;增强观点的权威信。 9、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⑴整体使用的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故意设置谜团,悬而未决,到后文揭开谜底。作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②对比:前后内容反差强烈。作用:批判反面,凸显正面;深刻揭示人物丑陋面;深刻反映丑恶社会现实。 ③衬托:【正衬】通过正面表现正面。作用:使主体形象更鲜明突出。 【反衬】通过反面表现正面或通过正面表现反面。作用前后形成对比,反衬人物某种思想、性格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