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教学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上的三条界限 1.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②不可知论:完全否认、部分否认对物可以认识的观点 2.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3.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和旧唯物论消极反映论的根本对立 案例:四月桃花九月菊 817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游览江西庐山时,写下一首著名的诗《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看到这首诗,感到非常惊讶,他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说:“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会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后来,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沈括去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四月的天气,山下众花已经凋谢,而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一片灿烂。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海拔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也就晚于山下。沈括又仔细地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才发现这首诗的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即四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白居易的这篇序特地对为什么在人间四月众花已凋的时候大林寺桃花却“始盛开”的原因进行了说明。 无独有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也有一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据说,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的诗稿,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一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不久,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省悟,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事。 案例讨论:沈括和苏东坡所犯的错误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案例点评:本案例通过沈括和苏东坡前后认识的不同,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强调了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而间接经验只是“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所谓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是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同外界事物接触而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毛泽东曾指出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也就是说,一切知识、理论都是根源于实践的。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续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认识中介系统由物质性认识工具、观念性认识工具和作为感性符号系统的语言工具组成。 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如下: 第一,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 第二,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第三,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之间的认识关系以外,还渗透和包含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多种关系。 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认识的主体通过中介而和认识的客体发生相互作用,这三个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构成动态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活动系统。 认识系统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在动态的演化当中实现着自身的进化与发展。 认识系统结构形成、进化与发展的秘密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其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6-207年度(第18届)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分配表.doc VIP
- 大中型野生兽类调查监测技术规范.pdf VIP
- 心内科医疗质量改进措施.pptx VIP
- 交通银行信用卡协商困难证明模板.docx VIP
- 数学01-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 (原卷版).docx VIP
- TSCCX A 0010-2024 TCQXS A 0001-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建设规范.pdf VIP
-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ABB)课件 项目八 ABB机器人智能分拣.pptx VIP
- 临时用工协议书与临时用工协议书标准9篇.docx VIP
- 2024小学《英语》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pdf VIP
- 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