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沅《关中金石记》考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沅《关中金石记》考论.doc

毕沅《关中金石记》考论   摘要:清人毕沅于清乾隆间在陕任职达十余年,对关中金石作了较为全面的搜集整理,并在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编纂了《关中金石记》八卷,为陕西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关中金石记》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版本除乾隆本外,尚有民国王云五主编本;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清道光二十七年,蔡汝霖等对原书进行了增附重刻;光绪十三年,大同书局据蔡刻本进行了石印;光绪三十四年及民国十三年,渭南人严岳莲于成都重刊蔡氏校本。该书保存了诸多宝贵史料,同时也有不少错讹。   关键词:毕沅;《关中金石记》;史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关中金石记》作者毕沅(1730-1797),字?v衡,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博学多才,精通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擅长诗文,著述甚丰。编著有《续资治通鉴》《山海经新校正》《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关中胜迹图记》《长安县志》《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山左金石志》等著作。其史学成就涉及到史学理论、编修史书、整理修纂史地文献等方面,并提出了通过考据金石证经史的史学思想。毕沅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到陕,历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陕甘总督等职,直至乾隆五十年(1785)离任,在陕任职达十余年之久。任职期间,利用公务之便,踏勘调查名胜古迹,笔耕不辍,《关中金石记》便是代表性著述之一。   清初金石学就形成了一种亲身搜求原碑的风气。早于毕沅而著录关中金石的朱枫《雍州金石记》中所收录的碑刻就都是作者在陕十年勤苦搜访所得,所得都是第一手文献资料。毕沅在陕期间更是足迹遍布各地,对陕西地区的碑石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关中金石记》孙星衍跋说:“公厮渠所及,则有随便子谷造象,得于长安;唐尔朱达墓碣,得于?A阳;朱孝诚碑,得于三原;临洮之垣,亘以河朔,公案部所次,则有唐姜行本勒石,得于塞外;梁折刺史嗣祚碑,得于府谷;宝室寺钟铭,得于?~州;汉?s君开道石刻,魏李苞题名,得于褒城。公又奏修岳祀,而华阴庙题名及唐华山铭始出焉。”可见其对陕西碑石的全面了解。   对关中金石搜集整理之后,在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毕沅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编纂了《关中金石记》八卷。该书按朝代顺序,收集汇编了自秦汉至金元的碑志石刻、摩崖造像、瓦当、鼎彝等凡七百九十七通。书中记载的碑石种类和数量远远多出乾隆二十四年(1759)朱枫所著《雍州金石记》所收一百七十余种。该志对保存在西安府学及关中地区所辖各县对所录每块碑志石刻,从碑名、撰者、书者、时代、书体、藏碑位置、保存状况、碑文字数、书法特点、碑文内容等方面予以介绍,并结合史书对所涉史事作了精确考证,为陕西金石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毕沅纂成《关中金石记》后,作为其《经训堂丛书》的一种,于乾隆四十七年刊刻,是此书最早刻本。八卷,前有卢文??、钱大昕序,后有钱坫、洪亮吉、孙星衍跋。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发行《丛书集成初编》,据经训堂丛书本排印此本,有句读。1985年,中华书局又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排印。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据经训堂刻本影印。   道光二十七年(1847),渭南蔡汝霖、蔡锡栋与同乡人焦兴儒,①因原书不易得,对所藏本进行校勘编辑,主要是原书有些未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条目进行了调整,给原书增编了目录,同时蔡氏辑录了一卷“为原书漏载或嗣出于其后者”若干种碑刻,作为附记附入原书,重新镌刻。此刻前有两蔡氏序、蔡氏新编目录、蔡氏新增金石目录,原书八卷后附蔡氏附记一卷。此本后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大同书局石印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有渭南人严岳莲于成都重刊蔡氏校本,②此本前有卢文??、钱大昕、两蔡氏序,毕沅原目次、蔡氏新编目录,书后有钱坫、洪亮吉、孙星衍跋三篇,后附蔡氏新增金石目录及附记一卷。此本后又有民国十三年(1924)重刻本。   二   清代金石学乃受考据学推动而勃然兴起,所以金石学对学术的贡献,首先是资经史考据之学,从而形成了清代金石学的明显特色。清代不仅搜罗金石碑碣蔚然成风,以金石文字考证经史也远过前人。卢文??在此书的序中说: “国朝以来,为金石之学者,多于前代”,“考证史传,辨析点画,以视洪、赵诸人,殆又过之”。顾炎武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之祖,故以金石文字考证经史也由其发端。因此学术风气使然,清代金石学发展初期的著作体例,在著录碑刻时只撮其文义而节录,如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等,重在辨正误,正同异,毕沅的《关中金石记》亦是如此。   此书刊刻之初就得到了很多赞誉,钱大昕为此书所作的序称:“征引之博,辨析之精,沿波而讨源,推十以合一,虽曰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