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根泥土不放松.doc
扎根泥土不放松
美国作家海明威有篇名作,叫《老人与海》,塑造出了一位性格坚毅、勇于抗争的老人。历史总会有巧合,我们拍摄的专题片《老人与树》,名字与之相仿,同样也是描写了一位老人――他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建设家乡。这位老人就是张家保。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把自我的人生深深地扎根在了基层,扎根在了群众,扎根在了他所热爱的故土……
路则村有个“愚公”
初秋的晨风吹拂着山路,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向了路则村。早就听说路则村的老主任张家保被誉为“宜良的杨善洲”,却一直无缘识荆,这次终于要拍摄他了,我心里充满了创作的期待。
渐渐地,路两边涌动的绿越来越充盈着我的视野,陪同的当地干部意味深长地说:“看到了绿,就离路则不远了……”
路则村到了,张家保迎上前来,只见他高高的个子,满脸的皱纹诉说着岁月的痕迹。面对着镜头,老人只是一个劲儿说:“其实我没做什么……”看得出来,平时的他应该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不禁有些担心了:能拍好吗?
不料第二天,我镜头前的他,却给了我一番意外的惊喜。这一天,我们跟着他去看他亲手种下的那些树。刚到第一个山头,车还没停稳,他就迫不及待地跳了下去,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钻进了树林,一下就没了踪影。我一下惊呆了,主人公都没了,还怎么拍摄?旁边一个老护林员看出了我的尴尬,笑着说:“他就这样,见到了树,比啥都亲。你放心,他肯定是在哪棵树下蹲着呢。”
的确。当我扛着摄像机气喘吁吁地再一次见到老人时,他正用镰刀修剪一棵生了虫的华山松。我就那样拍摄着他,不忍打扰。画面里的身影,仿佛是老人三十多年种树生涯的一个剪影,让我敬佩而又感动。
等老人忙完了,我便采访起他来。一提起“树”,老人话匣子就打开了:“八几年,我看到了砍树成风,就觉得不对味。这样下去,子孙们还能看见树了吗?于是,别的地方都砍树,我就在路则栽树,带着全村人一起栽。”“村民们愿意么?”“当然不愿意!我就对大家宣传,路则不能没有树!还张罗着把全村的山都弄成统管,规定谁种树谁受益,大家也就同意了……”他一指满山的树:“现在路则人都爱种树啦!”说完,爽朗的笑声响遍了整个山野。
正当我专注拍摄的时候,老护林员偷偷告诉我:“老人家为种树,确实没少下功夫。当年村民不同意统管,他就带头上交了五十亩山林;种树的时候,他更是第一个拿起铁锹,大家都说他就像个‘愚公’……”我敬佩地望着他,耳边不禁回响起那首《愚公移山》:“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是啊,张家保这个“种树愚公”正是为了家乡的子孙们才去用三十多年的光阴祈愿。这个典型,应该树;这个人物,值得拍!
为民的“血赖子”
伴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我在路则村村民的口里,听到了张家保的一个外号:“血赖子。”这个词我多少也有些印象,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总爱缠着人耍无赖以求办成事,似乎并不是什么褒义词。
在一次拍摄间隙,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便向村民们打探起来。村民们一听这话,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原来,张家保为了种树能取得上级的支持,不惜放下脸面,一遍遍地去找领导死缠烂打,弄得领导哭笑不得,指着他的鼻子半开玩笑:“你啊,简直就是个‘血赖子’!”这个外号于是不胫而走,虽是玩笑之语,却让村民们津津乐道。
当地干部李文义说起张家保的“赖”来,深有感触:“为了争取资金,有一天他硬是拽着我去找领导。结果人家不在,我就随口告诉他领导可能从哪条道回来。你猜怎么着?老张他硬是站在那条道旁等着人家回来,生生站了两个多小时……”说到这儿,他动情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不为自家事还这么‘赖’的……”我也沉默了,为张家保的付出而感动。
而村民们对张家保的“赖”,评价却直白得多。村民廖金宝一说起老张来,就赞叹得直拍大腿:“我和家保交往好多年了,他做的我都一直看在眼里。这么说吧,为了我们路则村,家保做的可是太多了,修水库、建学校、引自来水……需要上面支持了,他就跑去当‘血赖子’,非得为群众把事‘赖’成才好……”我忽然懂了:张家保的“赖”,实际上都是为了群众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他的这个“赖”,赖得心安,赖得信服!
晚上回到住处,我一边整理素材,一边沉思:张家保的“赖”,已经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了,实际上,这是一种为民付出的执着。这难道不是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学习的态度吗?
大善“张老人”
拍摄张家保的日子长了,我发现,每一个遇见张家保的村民,都显得亲热而尊敬,称呼起他来,总是用同一个词:“张老人”。本以为这是当地对年纪大的人的一种尊称,可偶然间却听说:他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被称呼为“张老人”了。这真的出乎了我的想象。逐渐我了解到:当地人除了叫年纪大的人为“老人”外,对那些爱做善事的人,也叫“老人”……那么张家保都做了哪些善事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