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培养特性 需氧菌/兼性厌氧(厌氧几乎不长) 营养要求不高,典型菌落为R型——卷发样边缘的菌落 可液化明胶(漏斗状、倒松树状); 串珠试验(+),在含微量青霉素培养基上,发生形态 变异,为大而均匀圆球形,呈串珠状(以区别其它芽胞杆菌) B.anthracis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特征 B.anthracis 镜下菌落呈卷发状边缘 B.anthracis 3.抗原结构 -结构抗原 荚膜多肽抗原:抗吞噬,与细菌毒力有关; 菌体多糖抗原: Ascoli热沉淀反应,用于皮革检疫; 芽胞抗原:免疫原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炭疽毒素——三种蛋白质组成复合毒素 外毒素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单独存在不发挥活性; 三者协同发挥毒素效应 动物典型中毒症状; 抗吞噬作用和免疫原性 B.anthracis 4.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 青霉素敏感,串珠试验阳性。以此与其 它需氧芽胞杆菌进行鉴别。 B.anthracis B.anthracis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①荚膜 ②炭疽毒素:三种蛋白组成复合物,发挥毒性作用。 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出血、 微循环障碍,DIC,死亡)。 B.anthracis 所致疾病——炭疽(人和食草动物牛、羊、马等) 传染源:病畜、死畜 传播途径:炭疽芽孢多途径入侵机体 临床类型 ①皮肤炭疽——皮肤黑色凝固样坏死、焦痂(黑炭样坏死); ②肠炭疽——出血性肠炎,肠麻痹,血便; ③肺炭疽——吸入芽胞,血痰等。 三种类型均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死亡率高 B.anthracis (焦痂) B.anthracis B.anthracis 肺炭疽 3.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这种免疫力与炭疽毒素的保护性抗原刺激 产生的抗体和吞噬活性增强有关。 B.anthracis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水疱、脓疱内容物、血液等; 动物尸体取耳尖、舌尖组织, 严禁在室外剖检病畜尸体。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串珠试验。 B.anthracis 检验 炭疽为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范围,病原学诊断极为重要 直接涂片——G+竹节状大杆菌 分离培养——卷发样菌落,串珠试验阳性等 防治原则:消灭动物炭疽是控制人炭疽的关键。 1、死畜焚毁或大量石灰深埋2m以下; 2、预防接种 疫区家畜 易感人群 3、消毒处理污染的植被、水坑; 4、控制病畜产品(食品、骨粉、皮毛); 5、监控鞣革厂的排污物。 B.anthracis 1.名词解释: 动物源性细菌、人畜共患病、串珠试验 2.简答题: (1).简述动物源性细菌的主要种类。 (2).简述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染色特征。 (3).试述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复习思考题 *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动物源性细菌: 以动物为传染源,能引起动物和人类发生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主要有: 布鲁菌属 耶尔森菌属 芽孢杆菌属 柯克斯体属: Q热的病原体。 巴通体属: 猫抓热的病原体。 第一节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是一类G-短小杆菌 使人致病的有: 羊布鲁氏菌(主要) 牛布鲁氏菌(次要) 猪布鲁氏菌 犬布鲁氏菌(少见) G—,短小杆菌,无芽孢,无鞭毛, 有微夹膜 需氧菌,初次分离需5-10%CO2,营养要求较高 生长较缓慢,5天微小灰色菌落,不溶血 一、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 分解尿素(脲酶活性:猪羊牛) 产生H2S(产生能力:猪牛羊) 抗原与分型 两种抗原物质A抗原和M抗原,不同菌含量不同,可供鉴别; 牛 A:M=20:1 羊 A:M=1:20 猪 A:M=2:1 抵抗力较强:牛奶消毒用巴氏消毒法。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哺乳动物中牛、羊、猪等家畜最易感染,常引起母畜流产。 人类与病畜接触或食用其染菌肉类、 乳制品等可引起感染,称为布鲁菌病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流行环节: 家畜感染 (隐性感染) 母畜流产 睾丸炎、附睾炎、乳腺炎、子宫炎 经乳汁、粪、尿排菌 人感染——波浪热 接触 病畜分泌物 污染的畜产品,乳汁、肉 污染的环境 通过 皮肤黏膜 呼吸道 消化道 眼结膜 因反复的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 。 患者热型呈波浪式 荚膜和侵袭性酶增强侵袭力 被吞噬细胞吞噬 ,细胞内增殖 快速扩散入血(菌血症) 随血液侵入脾、肝、骨髓等细胞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共产儿童团歌》教案.doc VIP
- 肝硬化诊治指南2025年.docx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综合与实践 确定匀质薄板的重心位置教学课件2025秋.pptx VIP
- 08【人教版英语字帖】八年级上册单词表衡水体字帖(新目标含音标).pdf VIP
- 2023年10月自考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押题及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五年级上册.docx VIP
- 合理用药用药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结构设计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表格自带公式).xls VIP
- 规范言行从我做起主题班会.pptx
- PanelView Plus 7 Performance 终端用户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