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第13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概要.ppt

采矿学第13章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采(盘)区准备巷道布置及参数分析 Layout and parameter of preparation roadway in district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 layout of district rise 一、上山位置 l?????? 单一煤层布置 岩层中,煤层中 l?????? 煤层群联合布置 煤组上部、中部和下部 岩层中,煤层中 (一)煤层上山( rise in coal ) 沿煤层布置。(要求不破坏顶板的完整性) 1、? 煤层上山特点 l???? 掘进速度快,联络巷工程少,费用低; l??? 超前探煤作用;当?变化时,坡度对输送机不利; l???? 需留煤柱保护; l???? 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 l???? 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程; l???? 受采动影响 (一)煤层上山(coal rise ) 2、???? 改善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 l???? 避免两侧采面同时接近上山。 l???? 煤柱越宽,采动影响越小。 薄—30 m?? 厚—30?40 m l???? 采用可缩性支护。 (一)煤层上山( rise in coal ) 3、? 适用条件 l???? 单—薄及中厚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 l???? 采两个分层的单一厚煤层采区(一次采全高或放顶煤),煤及围岩稳定 l????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 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 (二)岩石上山(rock rise ) 1、? 岩石上山布置: ? 岩性要求 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 层间距要求(h) 距煤层10?20 m 范各庄矿:页岩 12 m; 新庄孜矿:砂页岩 6?8 m; 平四矿: 砂页岩 15 m (二)岩石上山(rock rise ) 2、? 岩石上山特点 1)实例 张庄矿,开采M=5 m, 煤层上山:维护费67.2元/a.m,煤柱宽100 m; 岩石上山:维护费2.0元/a.m,不留煤柱. 在此条件下,采区服务年限?3年时,岩石上山合理. 范各庄矿:开采7层煤,?M=14.3 m,采区服务t?5a,岩石上山合理. (二)岩石上山(rock rise ) 2)优点: l???? 维护费用低; l???? 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l???? 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 l???? 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 l???? 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小。 (二)岩石上山(rock rise ) 3)缺点: l???? 岩石工程量大; l???? 需岩石施工能力强的队伍。 ?3、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l???? 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 l???? 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 l???? 岩石施工能力强; l????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二、上山的层位与坡度 (一)层位 联合布置采区。 一般将上(下)山置于下部稳定的煤层或底板岩石中。主要原因为: ? 能适应煤层下行开采顺序; ? 提高采出率,煤损少; 采区生产系统可靠,易维护。 二、上山的层位与坡度 特殊条件下,将上山置于煤层群的中部或上部。可能的原因为: 下部煤层底板接近富含水层,或底板岩石松软,且很厚,不易维护。 如:华北奥陶纪灰岩,承压水。峰峰局,焦作局49m3/t水等 煤层赋存适于人为或自然分组,单独设置为分组煤层服务的专用上山。 (二)上山的倾角(坡度) ???? 一般与煤层倾角一致; ?? 当?有变化时,力求使上山保持固定坡度; 为满足运输要求,岩石上山可穿层布置: 当 15????20?时,“运上”调为15?,胶带机; 20????30? 时,“运上”调为30?,煤自溜。 三、采区上山数目及布置类型 (一)??? 上山数目 1、? 采区上山至少两条 轨道上山—进风、辅运 运输上山—运煤,回风 2、在下述条件下增加上山数目 A大的联合布置采区; A大,瓦斯涌出量大和水大的采区(下山采区); A大,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的采区。增设通风上山。 “运上”、“轨上”均置于底板岩石中,需探明煤层情况,提前掘进煤层内的采区上山。 采用特采技术(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或泄水的采区。 (二)上山布置类型 (1) 双煤上山 布置特点: 双上山置于下部薄及中厚稳定煤层中; 走向间距20?25m,两侧煤柱30 m? (2) 一煤一岩上山 布置特点: 轨上沿煤层顶板布置; 运上沿底板岩层布置。 上山错距: 运上距煤层10?12 m ? 运上、轨上走向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