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合编.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 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的忧愤。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 我们可以想象,在广阔辽远的空间,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离愁就象这些烟霭一样,可见离愁之深。 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鸟鸣涧 王维 人 闲 桂 花 落,夜 静 春 山 空 月 出 惊 山 鸟,时 鸣 春 涧 中。 (以动衬静)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 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先抑后扬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Ⅳ总结 大致说来,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 *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第二组:综合练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提示: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提问: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 解行舟 人已远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从 军 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沙漠。   (1)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这是一首唐诗还是宋诗,为什么?(2分)   (2)解释第一句中的海字。(1分)   (3)具体分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及妙处。(3分) (1)这是一首唐诗。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故唐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应该是唐代的一首边塞诗。 (2)“海”指沙漠,与岑参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海”意思一致 (3)这首边塞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抒写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深幽寂静 以动写静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练习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为“闺怨”,可是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是否违反了题意?为什么? 不违反。这首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前面写“不知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看到了路边杨柳想起远行的夫君,更加深少妇在“不知愁”情况下督促夫婿外出建功立业的后悔。欲扬先抑的手法深刻表达了少妇对丈夫深刻的思念之情。 练习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