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二) 1.有研究指出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 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而新式堂及学会的教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B. 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 C. 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的挡箭牌D. 创办者多为留学归来者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使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7.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D.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9.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10.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1.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 A.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 D.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 12.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物联网系统安全PPT教学课件.pptx
- 慢性肾脏病5期贫血.pptx VIP
- 脑电图试卷.(DOC).doc VIP
- FLOW-3D软件Cast铸造模拟介绍.ppt VIP
- 三上《朝读经典》.pdf VIP
- NB∕T 31011-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pdf
- 1.1 常见的植物(教学课件)科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2025.ppt
- 全身不同部位推拿按摩.pptx VIP
- 2021版ESD静电防护工程师及内审员培训课件(ANSI-ESD-S20.20-2021).pdf VIP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