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市吴中区2011-2012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doc
苏州市吴中区2011-2012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 文 2012.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用其它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27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用正楷将以下短语抄写在相应的作文格内,要求:书写正确、工整、匀称、规范、不涂改、不添字漏字。相信你一定会写得准确、美观。(2分) 充满信心 敢于实践 勇于创新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朗rùn( ▲ ) ②xía( ▲ )想 ③yōu( ▲ )扬 ④qiè( ▲ )而不舍 3.下面两个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4分) ①山坡上的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岱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②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祥,五彩斑斓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烦燥的心情也安定下来了。 4.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乡书何处达, ▲ 。(王湾《 ▲ 》) ② ▲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 ▲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子曰:“默而识之, ▲ , ▲ ,何有于我哉!”(《论语》) ⑤我欲乘风归去, ▲ , ▲ 。(苏轼《水调歌头》)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 。( ▲ 《秋词》) ⑦明月别枝惊鹊, ▲ 。(辛弃疾《西江月》) ⑧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5.下列语段有好三处毛病,请根据要求修改(3分) 清华,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它百年沧桑,始终屹立于教育高峰。即使时光流转,但精英风采,长久留存。在这百年校庆之际,“新浪文史”栏目与《看历史》杂志联手,共举“百年清华”盛典。无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一员,只要对“清华”二字心存感慨,皆可一诉感想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 ①文中有一处句子成份不完整,应在“ ▲ ”之前增添“ ▲ ”一词。 ②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 ”改为“ ▲ ”。 ③文中有一处语言顺序不恰当,应改为“ ▲ ” 6.《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艺术形象,给人们深刻的生活启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当“海盗”去》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什么?(2分)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为了走出山洞,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2分) 第二部分(3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文7-10题。(13分) 【甲】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呜,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7.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 ▲ )(4分) A. 不以疾也(《三峡》) B. 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岁以大穰(《以虫治虫》) 方两三级(《梵天寺木塔》) C. 徐喷以烟 D. 故时有物外之趣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至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