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1至酵解.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六 章 糖 代 谢 糖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 60%(动物、植物) 2.机体的重要碳源:糖代谢中间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类固醇、核苷) 3.机体结构的重要组分: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的基质),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膜) 4.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膜糖蛋白(与细胞的免疫、识别作用有关) 5.特殊生理功能的物质:糖蛋白(激素、酶、血型物质等) 6.保护与润滑:蛋白聚糖(粘膜与分泌物) 糖原磷酸解的步骤 (三)糖酵解过程 EMP的化学历程 1、己糖磷酸酯的生成——从葡萄糖开始经过三步--消耗2个ATP,有2个不可逆反应 3. 丙酮酸和ATP的生成—生成2个NADH, 4个ATP 甘油酸磷酸变位酶的作用机理 --------磷酸基团从 C-3转移到C-2 EMP途径 小 结: 1、底物:1分子葡萄糖 产物: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 2分子ATP 2、三步不可逆反应(关键酶): 己糖激酶 果糖磷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3、耗能:2分子ATP 产能:4分子ATP,净生成2分子ATP 4、细胞定位:细胞液 5、总反应: (2)乙醇发酵 需丙酮酸脱羧酶、醇脱氢酶 NADH+H+----来自甘油醛-3-磷酸脱氢 果糖磷酸激酶-1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ADP、AMP、 β-D-果糖-2,6-二磷酸是别构激活 剂;ATP、H+是别构抑制剂 ATP/AMP比值对该酶活性的调节对细胞有重 要的生理意义 H+可抑制果糖磷酸激酶-1活性,它可防止肌肉中 形成过量乳酸而使血液酸中毒 柠檬酸可增加ATP对酶的抑制作用 β-D-果糖-2,6-二磷酸可消除ATP对酶的抑制效 应,使酶活化(控制酶构象转换) 己糖激酶活性的调控 G-6-P是该酶的别构抑制剂 (反馈抑制) (八)糖酵解的生物学意义 D-甘油醛-3-磷酸 糖酵解的后续反应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成甘油醛-3-磷酸 反应机制涉及烯二醇中间体 活性中心的Glu充当广义碱 丙糖磷酸异构酶(TIM)是一种近乎完美的酶(为什么?) ——反应速率仅仅受到底物与酶碰撞的速率决定。 磷酸丙糖异构酶的作用机理 NAD+ NADH+H+ Pi ADP ATP H2O Mg或Mn ATP ADP 丙酮酸 PEP 丙酮酸激酶 脱氢酶 激酶 变位酶 烯醇化酶 第六步:甘油酸-1,3-二磷酸的生成(氧化作用) 甘油醛-3-磷酸 无机磷酸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甘油酸-1,3-二磷酸 ⑥ 高能磷酸键 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1,3-BPG和NADH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为巯基酶,分子量140 000,四个亚基,各紧密结合1分子NAD+ 。 使用共价催化,碘乙酸和有机汞可强烈抑制此酶活性;砷酸盐可以与磷酸竞争与酶结合,生成不稳定的1-砷酸-3-磷酸甘油酸,破坏甘油酸-1,3-二磷酸的形成。甘油酸-1-砷酸-3-磷酸自发地水解为甘油酸-3-磷酸并产生热,无法进入下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导致ATP合成受阻,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这就是砷酸有毒性的原因。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机理 ①缩合 ②内部氧化还原 ③交换 ④高能键转移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抑制剂作用机理 氟化物及碘乙酸等是巯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第七步:甘油酸-3-磷酸和第一个ATP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 核糖 腺嘌呤 甘油酸-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 核糖 腺嘌呤 甘油酸磷酸 激酶 ⑦ 第八步:甘油酸-2-磷酸的生成 甘油酸-3-磷酸 甘油酸-2-磷酸 甘油酸磷酸变位酶 ⑧ 不同来源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机制:一类需要2,3-BPG作为辅助因子,并需要活性中心的一个His残基(酵母细胞);另一类则不需要2,3-BPG,其变位实际上是甘油酸-3-磷酸分子内的磷酸基团的转移(小麦麦胚细胞)。 依赖于甘油酸-2,3-二磷酸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作用机制 第九步: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的生成 甘油酸-2-磷酸 烯醇化酶 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 ⑨ 高能磷酸键 氟化物能与Mg2+和磷酸基团形成络合物,而干扰甘油酸-2-磷酸与烯醇化酶的结合从而强烈抑制该酶活性。(F-曾用于阐明糖酵解过程的研究) 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核糖 腺嘌呤 腺嘌呤 核糖 ⑩ 高能磷酸键 第十步:丙酮酸和第二个ATP的生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激酶——第三个关键酶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