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试题.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结构的Si太阳能电池 本文内容 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反应离子刻蚀(RIE)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文献阅读 一、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1.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研究 传统的Si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 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制造成本较高,竞争力依然不如传统化石能源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并且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科研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纳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上 将传统的三维体材料电池,变成二维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甚至是一维的量子点结构太阳能电池 一、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2.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有效的减少表面反射 纳米线对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入射角度,入射波长也不敏感,导致纳来线对入射光有很强的捕获能力 对Si的质量要求不高,材料用料少,降低材料成本 加工工艺成本低 更具有成本竞争力 SiNWs中的光路 一、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3.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能量转换效率低于相应的体材料电池 影响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俄歇复合和表面复合 表面区域面积较大,表面复合较为严重 掺杂浓度较高时,俄歇复合严重 一、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3.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俄歇复合:Auger复合是电子与空穴直接复合、而同时将能量交给另一个自由载流子的过程。Auger复合牵涉到3个粒子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N型半导体,少数载流子(空穴)的Auger复合寿命与多数载流子(电子)浓度的平方成反比,即τA ∝ 1/ n2。在重掺杂时,电子浓度n很大,则τA的数值很小,即俄歇复合将使得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大大降低。 一、纳米结构Si太阳能电池简介 3.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缺点 表面复合(Surface recombination): 表面复合就是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在表面消失的现象。由于半导体表面是晶格的终止面,将引入大量的缺陷,这些缺陷也就是载流子的产生-复合中心;并且由于沾污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更增加了产生-复合中心。所以,半导体表面具有很强的复合少数载流子的作用,同时也使得半导体表面对外界的因素很敏感,这也是造成半导体器件性能受到表面影响很大的根本原因。 表面复合的强弱通常用所谓表面复合速度来表征,这就是说,表面复合就相当于载流子以一定的速度流出了表面;表面复合速度的单位是cm/s。 二、反应离子刻蚀(RIE) RIE,全称是Reactive Ion Etching 刻蚀机理 在REI过程中,既有辉光放电条件下活性气体粒子与固态Si表面的化学反应过程,也有这些能量很大的粒子轰击溅射Si表面的物理过程。 RIE 具有刻蚀速率较快、分辨率高、 各向异性刻蚀的特点。 但是由于离子轰击强度高,使用 RIE 会在刻蚀刻蚀表面引入大量的缺陷、破坏基底的晶格结构 二、反应离子刻蚀(RIE) 当反应室中通入NF3或SF6时,在辉光放电中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的F原子到达Si表面时,发生下述反应: 反应离子刻蚀(RIE) 常用离子刻蚀处方表 刻蚀气体和主要刻蚀薄膜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MACE 法源自于人们对湿法清洗硅片的研究。早在 1990s, Ohmi 等人研究硅片上超细金属颗粒在使用 HF 和 H2O2 对硅片进行湿法清洗时的作用,他们认为金属具有辅助催化刻蚀的的作用。随后,Bohn 和 Li将这种方法命名为金属辅助催化化学刻蚀( MacEtch)。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MACE反应机理图 可以看做贵金属和周围的Si和反应溶液构成了一个原电池, Si作阳极贵金属作阴极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AAO为模板刻蚀的SiNW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PS球为模板制备SiNW 金属辅助催化刻蚀(MACE) 催化金属为模板制备SiNW 文献阅读1 文献阅读1 样品表面形貌图 文献阅读1 J-V曲线图 文献阅读2 文献阅读2 样品形貌图 SOI(Silicon-On-Insulator, 绝缘衬底上的硅)技术是在 顶层硅和背衬底之间引入了 一层埋氧化层。 文献阅读2 工作原理图 文献阅读2 不同结构样品的光吸收图谱 文献阅读2 模拟样品光吸收图谱 文献阅读2 样品的中心间距对性能的影响 文献阅读2 少数载流子寿命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结论 在10-μm厚的Si纳米结构上实现转换效率达到13.7% 在短波长光下的外量子效率达到80%以上 利用全背式的结构有效的减小俄歇复合 利用纳米锥结构有效的减小表面复合并增强光吸收 参考文献 ncomms_4_2950(2013)All-back-contact_ultra-thin_silicon_nanocone_solar_cells_with_13.7%_power_conversion_ef_ciency.pdf nnano.2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