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基础知识培训材料2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艺基础知识培训材料2概要

(二)风室结构 (三)反击式破碎机工作原理 (四)单段锤式破碎机工作原理 五、煤磨 (一)煤磨工作原理 (二)主要结构部件 1、中架体、废料箱 2、磨盘支座、刮板 3、喷嘴环 4、磨盘 5、磨辊 悬浮预热器的功能 主要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回转窑及分解炉内排出的热气流中所具有的热焓加热生料,使之进行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然后进入分解炉或回转窑内继续加热分解,完成熟料煅烧任务。因此它必须具备以下三大功能: 悬浮预热器的组成与功能 悬浮预热器的主要组成:旋风筒、连接管道、锁风阀、撒料装置; 旋 风 筒 换 热 单 元 功 能 结 构 示 意 图 主要是气固分离,传热只占6%~12.5%。 进行热交换,约80%以上。 对管道的设计十分重要 管道风速太低,热交换时间延长,但影响传热效率,甚至会使生料难以悬浮而沉降积聚,并且使管道面积过大 风速过高,则增大系统阻力,增加电耗,并影响旋风筒的分离效率 正确确定换热管道尺寸,必须首先确定合适的管道风速:一般12~18m/s 必须采取的措施: 分解炉 特点:在旋风预热器系统中安装一个分解炉。 分解炉的工作原理:在分解炉中同时通入预热后的生料、一定量的燃料及适量的热空气。在900℃以下的温度(有的分解炉其最高燃烧温度可达1000 ℃左右),使生料、燃料处于悬浮或沸腾状态下,进行无焰燃烧,同时高速完成传热与碳酸钙的分解过程;在几秒钟内。生料的碳酸钙分解率就可达85~95%(五级预热器与分解炉一般均超过90%)。生料预热后的温度约为820~860℃,一般不超过860℃。分解炉内可以使用液体或 气体燃料、也可用煤粉作燃料。 粉料在气流中分散、燃料的燃烧、CaCO3的分解 分解炉的分类 按分解炉与窑的连接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同线型分解炉   这种类型的分解炉直接坐落在窑尾烟室之上。这种炉型实际是上升烟道的改良和扩展。它具有布置简单的优点,窑气经窑尾烟室直接进入分解炉,由于炉内气流量大,氧气含量低,要求分解炉具有较大的炉容或较大的气、固滞留时间长。这种炉型布置简单、整齐、紧凑,出炉气体直接进入最下级旋风筒,因此它们可布置在同一平台,有利于降低建筑物高度。同时,采用“鹅颈”管结构增大炉区容,亦有利于布置,不增加建筑物高度。      分解炉分类 2.离线型分解炉    这种类型的分解炉自成体系。采用这种方式时,窑尾设有两列预热器,一列通过窑气,一列通过炉气,窑列物料流至窑列最下级旋风筒后再进入分解炉,同炉列物料一起在炉内加热分解后,经炉列最下级旋风筒分离后进入窑内。同时,离线型窑一般设有两台主排风机,一台专门抽吸窑气,一台抽吸炉气,生产中两列工况可以单独调节。在特大型窑,则设置三列预热器,两个分解炉。 分解炉分类 3.半离线型分解炉 这种类型的分解炉设于窑的一侧。这种布置方式中,分解炉内燃料在纯三次风中燃烧,炉气出炉后可以在窑尾上升烟道下部与窑气会合(如RSP、MFC等),亦可在上升烟道上部与窑气会合(如N-MFC、SLC-S等),然后进入最下级旋风筒。 分解炉分类 按分解炉内的气流运动方式分为四种:即涡旋式、喷腾式、悬浮式及流化床式。在这四种型式的分解炉内,生料及燃料分别依靠“涡旋效应”、“喷腾效应”、“悬浮效应”和“流态化效应”分散于气流之中。 系日本三菱公司所开发,初期主要用密相流化床作为分解炉,后来为了进一步节能,改进了炉型的相对尺寸并改变三次风入炉的流型。 ① 分解炉底部设有一截面不大的多孔板,用3~5kPa高压风机鼓入流化风(占总风量8~10%), 建立生料与燃料的密相流化床区; 煤粉喷咀设在流化床上部,C4来的生料自流化床侧面加入,混合非常均匀,燃烧、换热、分解反应开始进行,物料在床内停留时间达2min之久。 ② 三次风在分解炉下锥底部分,送入到流化料层上部,切向进入,形成一定的旋转流,携带流化生料形成了涡流床区。充足的空气,使反应激烈进行。 ③ 气料流在经过下锥部分变速形成了涡旋混合作用,促进气固传热与反应。 ④ 细长的柱体部分,使高温气流与粉料进一步均化形成了稀相悬浮态流动,完成要求的反应程度。自顶部排出,与出窑高温气体在上升烟道内汇集,进一步完成燃烧与分解反应,再入C5气固分离后,分解率达90%的热生料入窑。 值得强调的是在N-MFC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窑尾烟气中的高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