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261–334,疑作.PDFVIP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261–334,疑作.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261–334,疑作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61 – July 2015 310 書? 評 Yongfen lou mij(i 《涵 芬 樓 秘 笈》),Yongfen 應 作 Hanfen。頁 353 注 78,Zhongzheng Bookstor(e 正中書局), Zhongzheng 應作 Zhengzhong。頁 355注 4, Qingzhu Deng Guangming Jiaoshou jiushi huadan lunwenji, ed. Tian Yuqing et al (Shijiazhuang, 1977),1977 實 1997 之 誤。頁 356 注 8,William Roure 應 作 William Rowe。頁 357 注 34,QDHDSL(《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參照頁 330 縮寫表,應為 QDDQHDSL。頁 358 注 43,胡敏:《蘇州狀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年),頁 261–334,疑作 者張冠李戴,將李嘉球所撰同名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 年)與胡書 相混淆。按胡敏書僅 146 頁,李書則為 343 頁,注中徵引者應為李書。 四、音譯部份:因《文化史》所用的為 Wade-Giles 拼音法,本書則改用現時最通 行的漢語拼音,致書中部份音譯未及更新,呈現兩歧。頁 39行 5,Chu [ Di 朱棣 ] . . ., Chu 實 Zhu 之誤(參見同頁行 3)。頁 57行 21,yu kaoju(有考據)當作 you kaoju。頁 170行 20, Li Teng(李登)當作 Li Deng。頁 192行 10, Zeng Holing(曾鶴齡)當作 Zeng Heling。頁 339注 93,“Wujing Daquan zhi xiuzuan ji qi xiangguan wenti tanqiu”, tanqi(u 探究)為 tanjiu 之誤。頁 340注 116,Hu Kuan(g 胡廣)當作 Hu Guang。頁 381 注 89,Taiping tianguo zhidu chuta xi(a《太平天國制度初探》下),chuta 應作 chutan。 本書最大特色,厥為對明、清時代經不斷發展而形成的科舉考試的內容敘述詳 細,對圍繞科舉制度的文化現象的描畫,更是入木三分。這是一本明、清科舉制度 史的重要論著,殆無疑義。作者為避免一般讀者迷失於細節,於是將《文化史》改寫 成本書。遺憾的是,對一般讀者來說,閱讀本書不會是寫意的事;書中大量徵引的 科舉考試原始資料及相關典籍,除專門研究的學者外,一般讀者大概相當陌生,無 法一一辨識無訛。令人費解的是中英辭彙表及徵引書目竟付諸闕如,書中經常引用 的原始或二手文獻,則以縮寫代替,徒增讀者不必要的負擔。 何漢威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Chinese Encyclopaedias of New Global Knowledge (1870–1930): Changing Ways of Thought. Edited by Milena Dole?elová-Velingerová and Rudolf G. Wagner. Heidelberg: Springer, 2014. Pp. x + 472. €129.99. 對閱讀英文書刊的讀者而言,「西方漢學家」一詞的含義總是模糊不清。它既可指在 英美兩國工作的中國研究者,也可指用英語發表但在歐洲工作的中國研究者。當 然,一如其他行業,今天的「西方漢學家」也是自由流動;不少在英美受教育的中國 研究者遷移到歐洲工作,同時不少在歐洲受訓練的中國研究者轉移到英美地區發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o. 61 – July 2015 書? 評 311 展。但總體來說,歐洲的中國研究者與英美的中國研究者,在風格上往往有顯著的 差別。差別所在,是歐陸學者比較重視深遠的文化承傳和東西文化的互動。他們並 不強求標奇立異,一下子建立一套新的理論,大破大立;而是埋頭於文獻的細膩分 析,在一點一滴、一字一句的基礎上尋找歷史的複雜痕跡。 這種歐陸式的中國研究特點,我們在 Milena Dole?elová-Velingerová 和 Rudolf G. Wagner 合編的 Chinese Encyclopaedias of New Global Knowledge (1870–1930): Changing Ways of Thought 可 以 清 楚 看 見。Chinese Encyclopaedias of New Global Kno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