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师说国学常识一、古文运动简介二、古文运动流变三、唐宋
第二課 師 說
國學常識 32
一、古文運動簡介 32
二、古文運動流變 33
三、唐宋古文八大家 34
四、駢體文流變 35
五、散文與駢文的比較 36
六、六經與六藝 36
七、「名」與「字」的關係 36
作者面面觀 37
一、童年坎坷,仕途困頓 37
二、提攜後進,撫恤孤貧 37
三、力排異端,死守聖道 38
四、振興儒學,倡導古文 38
五、撥衰反正,百世之師 39
六、論佛骨表大意 39
七、軼聞掇拾 40
段落大意 40
注釋補充資料 41
形音義彙整 43
一、同義詞語 43
二、義近成語 43
三、一字(詞)多義 44
修辭纂要 46
一、頂真 46
二、排比 46
三、回文 46
四、映襯 46
五、對偶 47
六、轉品 47
延伸閱讀 47
一、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柳宗元 47
二、傷仲永 王安石 50
考題觀摩 51
第二課 師 說
國學常識
一、古文運動簡介
古文定義 廣義:相較於現代語體文而言,凡文言文皆為古文
狹義:泛指韓愈所倡的先秦、兩漢的散文。 背景 魏 晉以後,文尚駢儷,義歸翰藻,氣格靡敝。 萌芽 唐初陳子昂、張說、李華、元結、蕭穎士等人,力主以清新的散文矯駢文之弊,散文始獲生機,然尚不足以蔚為風氣。 發展 逮中唐,韓愈高倡古文運動,以清掃綺靡之風。力主以群經子史為文學的典範,一以求其樸實無華,一以求其涵蘊教化,乃啟「文以載道」的先聲(正式揭櫫「文以載道」四字者為北宋 周敦頤)。
唐 柳宗元應和之,因而唐代文風丕變,古風遂盛。其後言古文者,咸尊韓愈為師。
韓愈弟子李翱、皇甫湜、李漢等皆為古文名家。 集大成 至北宋 歐陽脩力主崇韓文,曾鞏、王安石及三蘇繼起,作者日眾,古文遂成文章的正宗。
唐 宋古文八大家以韓愈為首。 優點 提倡平淺樸實的散文,不切實用、空虛華美的駢文因而衰落。
主張文學的實用主義,使文學與人生社會聯繫。
散文創作極為豐富。 二、古文運動流變
三、唐宋古文八大家
人物 字號 籍貫 諡號 文章特色 著作 韓愈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 唐 河南 河陽 文 主張文以載道及陳言務去,汲取秦 漢散文的精萃。所作氣魄雄渾,語言精鍊,理正詞嚴。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字子厚,世稱柳柳州 唐 河東 解縣 眾體兼擅,遊記、寓言、論辨之作,尤為傑出。為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柳河東集 歐陽脩 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宋 吉州 廬陵 文忠 古文脫胎於韓愈,平易暢達,情韻綿邈,四六文不尚藻麗,一出自然。 新五代史、新唐書(與宋祁合撰)、歐陽脩全集 蘇洵 字明允,號老泉 宋 眉州 眉山 其文得力於戰國策、史記,見解高遠,立論精闢。 嘉祐集 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宋 眉州 眉山 文忠 散文汪洋恣肆,雄健清新。 東坡全集 蘇轍 字子由,號潁濱遺老 宋 眉州 眉山 文定 汪洋澹泊,精醇溫厚,以政論、史論最見功力。 欒城集 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 宋 撫州 臨川 諡文,封荊國公 所作散文,多有關政令教化、經世致用,詞簡義深,豪健奇崛,為其主體風格 臨川先生文集 曾鞏 字子固 宋 建昌 南豐 氣勢縱橫,筆法精警,長於議論。 元豐類稿
四、駢體文流變
五、散文與駢文的比較
散文 駢文 別名 又稱古文,針對駢文而言。 唐之後駢文又稱四六文 起源 尚書為散文之祖,散文至唐起復興 秦時便有偶句文章,東漢濫觴 時代 盛於宋,迄於今仍盛行 盛於六朝,今仍有之 特色 樸實無華,蘊含教化 對偶工整、韻律和諧、詞藻華麗、用典繁多(非韻文) 價值 具實用教化之用 有美化之價值 代表作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為首、明代 唐宋派、公安派、清代 桐城派 六朝 徐陵、庾信、鮑照、初唐四傑、李商隱、清代 汪中等人 六、六經與六藝
六藝 六經 名稱 首見於周禮 地官 保氏 始見於莊子 天運篇 內容 指六種藝能而言,即指:禮、樂、射、御、書、數。 詩、書、禮、樂、易、春秋。 發展 漢代稱「六經」為「六藝」。史記、漢書 藝文志均稱「六經」為「六藝」。
至漢,樂已無書,於是有易、書、詩、禮、春秋五經之名。 備註 解經者為「傳」,如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春秋三傳),均為注解春秋經。
解傳之文為「注」,解注之文為疏箋。 七、「名」與「字」的關係
古人或今人的「名」與「字」的關係,有時是「同訓」,有時是「對文」:
名稱 釋 義 例 子 同訓 即「名」與「字」意義相同 屈平,字「原」
宰予,字「子我」
許慎,字「叔重」
班固,字「孟堅」
王弼,字「輔嗣」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近)
杜甫,字「子美」(甫,男子美稱) 對文 即「名」與「字」意義相反 端木賜,字「子貢」(賜,賞賜。貢,進獻)
韓愈,字「退之」
朱熹,字「元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减震器说明书.doc
- 饮料浓浆 团体标准.docx VIP
- 必威体育精装版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晋升初中语文学科讲课答辩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pdf
- 电解质饮料 团体标准.docx VIP
- 东风雪铁龙C5汽车使用手册用户说明书pdf电子版下载.pdf
- CVP监测危重患者液体管理.ppt VIP
-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专项练习题.pdf VIP
-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 道法 备课 学历案.docx VIP
- 基于“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第2020030期)-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第二届全国数字化机房安装技能竞赛(电气设备安装工赛项)考试题库资料-下(多选、判断题汇总).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