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教育程课内涵建构暨辅导效果之行动研究.docVIP

高中生命教育程课内涵建构暨辅导效果之行动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命教育程课内涵建构暨辅导效果之行动研究

高中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建構暨輔導效果之行動研究 林明和 連廷嘉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建構一套適合國內青少年之本土化的生命教育課程與實施方案,以為學術研究、生命教育輔導之用。換句話說,本研究乃應用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生命教育的蘊釀、行動規劃、方案設計、實驗行動與省思展望。期望藉由研究者在學校實務工作者的角色,從實踐歷程中,不斷地行動、批判與省思,嘗試去建構生命教育的內涵、方案課程、實施與評鑑的方式,企圖藉由此行動提昇教師專業知能,改善實際推動生命教育的困境。 首先訪問專家、實務工作者的意見,再訪談教師及家長意見,並根據學生心理發展需求及生命教育相關課題,組織教師團隊發展出幾套適合高中生的生命教育融入式課程與團體諮商輔導方案,並實際以高中生為對象,試驗其效果。 本研究的行動對象是本校屏東高中,在行動研究過程中,兼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入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等方式。其研究發現: 生命教育為落實學生從自我了解開始,珍惜生命,活在當下,勇於面對挫折,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完成自己和他人、環境的關係與成長。 高中生命教育應涵蓋六大層面:「生死取向」、「生涯取向」、「倫理取向」、「健康取向」、「環境取向」、「心靈取向」。其內涵包括了解自己與自我接納、認識生命與尊重生命、生涯規劃理念與實際、面對死亡與悲傷輔導、人際親密與環境和諧等內涵。 教師歷經反省、修正的行動研究,有助於教師專業的成長。 生命教育融入式課程對高中生在「死亡態度」、「害怕死亡與瀕臨死亡」等層面具有輔導效果,在其他方面則未達顯著效果。 生命教育團體諮商課程高中生在「害怕死亡與瀕臨死亡」、「逃避導向的接受死亡」等層面具有輔導效果,在其他方面則未達顯著效果。 生命教育團體諮商對高中生「生命意義」整體層面及「生活品質」、「生命價值」、「生活目標」等層面具有輔導效果,在「生命自由」則未達顯著效果。 班級學生與團體成員之回饋與訪談結果呈現正向肯定的看法。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針對生命教育實務工作者提出幾點建議:(1)加強生命教育的觀念宣導;(2) 持續編製本校生命教育補充教材;(3)融入現行各科教學;(4)融入生命教育宣導活動;(5) 納入師資培育課程;(6) 運用行動研究精神持續落實與修正;(7)擴大行動小組教師參與;(8)對於死亡焦慮或生命意義茫然的學生,可以多利用團體諮商課程進行輔導。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年來,台灣經濟蓬勃發展,物質生活已達高度之境界,但是,在精神內涵與心靈充實方面,卻有日益倒退之虞。現代的年輕學子深受社會快速變動的影響,極易迷失於錯綜複雜的價值觀中,導致失去自我、人心疏離,甚而生活無目標,違法亂紀的行為不斷發生。正當我們為這些頻頻發生的暴力事件憂心忡忡時,卻又不時傳出年輕學子自殺的消息,或因感情糾紛、或為學業壓力、家庭問題…….,甚或為了一些不成理由的理由。對於選擇走上絕途的孩子,社會大眾總會為它找上一個合理理由,只是在這樣的理由背後,身為教育工作者,不禁低首深思:為何這一群e世代在遇到困境時總以逃避、自我毀滅等消極方式應對?為什麼其挫折容忍力低到如此不堪一擊?家庭或學校教育又曾經給這些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情意教育?在高唱「分數至上」的桎梏下,是否也重視孩子情緒之發展、人際互動關係的管理以及對生命的重視和尊重(孫幸慈、連廷嘉、黃俊傑,民88)。 台灣省教育廳為喚醒青年學子對於生命的重視,特別強調生命教育的課程,希望藉由此課程培養學生愛護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態度,並提升學生面對挫折的容忍力,以減少適應不良行為的產生(陳芳玲,民87),因而提出「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作為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課程的主要依據。除委託相關的教授、輔導人員組成教材編審委員會,並明文規定各國中應自八十七年度起將「生命教育」納入必修課程,全面實施,而高中職學校也於八十七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實施。 雖然教育界已開始重視生命教育,並認為應該從中等學校積極落實。但不可諱言,青少年的社會發展與情緒經驗,深深影響其日後對於人際互動的基本態度,以及對於生命的看法,而其經由自我覺察所蒐集到有關自我的訊息,也將成為其自我評價、形成動機及決定行動方向的重要依據之一(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民86)。既然青少年期發展的良窳深深影響日後各種觀念和行為之養成,因此,由從死亡或失落的角度切入,教導青少年認識生死的緣由與意義,以避免其在對生命產生混淆,面對壓力時做出自傷或傷人的舉動;同時能以健康的角度看待死亡,並覺察自己在失落後的悲傷反應,以及失落後的哀傷調適,以協助個體有效的處理哀傷,走出悲傷的陰影(連廷嘉,民88)。 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在台灣尚屬萌芽階段,對於高中生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本研究應用行動研究的方式,先訪問專家、實務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