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docVIP

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doc

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   摘要:介绍了小陇山林区的红豆杉形态特征及习性,并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红豆杉;种子;愈伤组织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为红豆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不规则互生,基部有多数或少数宿存的芽鳞,稀全部脱落,冬芽芽鳞覆瓦状排列,背部纵脊明显或不明显。叶条形,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直或镰状,下延生长,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淡灰色、灰绿色或淡黄色的气孔带,叶内无树脂道。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有梗,基部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蕊6~14枚,盾状,花药4~9,辐射排列;雌球花几无梗,基部有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上端2~3对苞片交叉对生,胚珠直立,单生于总花轴上部侧生短轴之顶端的苞腋,基部托以圆盘状的珠托,受精后珠托发育成肉质、杯状、红色的假种皮。种子坚果状,当年成熟,生于杯状肉质的假种皮中,稀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假种皮的珠托)之上,种脐明显,成熟时肉质假种皮红色,有短梗或几无梗,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红豆杉属约11种,分布于北半球,我国有4种1变种。   小陇山林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物种丰富,区内有许多珍稀濒危树种,如国内分布较少的红豆杉(Taxus)、连香树(Cere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金钱槭(D.sinensis)、庙台槭似(AceRm iaotaiens P.)等。红豆杉一般通过种子播种、组织培养、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红豆杉植株的嫩茎、针叶、树皮、形成层、假种皮、胚等做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本试验以红豆杉的成熟种子、顶芽和茎段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及萌发,为进一步研究快速繁殖红豆杉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小陇山林区红豆杉树种的1年生枝萌发的嫩芽及种子作为外植体。   1.2方法   1.2.1诱导培养基。分别选用1/4MS、1/2MS、MS作为诱导培养基及继代生长培养基。培养基添加激素种类为NAP,(0.2~2.0)、GA(1.0)、KT(0.1~1.0),附加0.1%的活性炭,0.7%~0.896琼脂和3%的蔗糖,培养基pH值为5.8。   1.2.2接种。对带芽茎段和顶芽,先用洗涤剂清洗,自来水流水冲洗1~2h。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8~10min,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6次,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幼茎切成1.0cm长的茎段,接入培养基中。   1.2.3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浸泡在30%温水中,作催芽处理(隔6h换1次水,浸泡约48h),将种子做剥皮与不剥种皮2种处理,泡在30%温水中。先用洗衣粉水冲洗,然后用洗涤剂清洗,自来水流水冲洗1~2h,再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8~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6次接入培养基。   1.2.4培养。将接种好的瓶苗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6℃,湿度50%~80%,暗培养1~2周后,开始光照时间12 h/d,光强2000~3000Lx。   2结果及分析   选取不同的外植体、不同的激素组合及不同浓度活性炭的MS培养基。在初培前3次转接后效果较好,愈伤组织紧凑,色绿而明亮有光泽,基部有少量的褐变现象;第4次转接愈伤组织疏松,有大量的褐化现象出现,呈水浸状,最后死亡。在第5、6次转接重新培养,生长状况良好,无褐化现象。试验表明,不同外植体种类、不同浓度的激素及其组合对红豆杉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较大。红豆杉顶芽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基本无污染,产生愈伤组织的时间早,诱导率高,愈伤组织生长速度最快,这可能是由于芽的木质化程度低,细胞分裂旺盛的原因。而茎段污染率较高(约为25%),产生愈伤组织的时间较晚,诱导率低为10%~30%,愈伤组织生长速度较慢。茎段与顶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和NAA、KT、GA激素的组合,均可产生愈伤组织,但顶芽诱导效果最好。   3结论   以当年生红豆杉树种的茎段、芽尖及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以MS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NAA、KT为培养基。结果表明: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在10:1,2,4-D与NAP,的比例应在2:1,能有效促进细胞生长、缓解褐化,起始暗培养1~2周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高且诱导效果最佳。   红豆杉为木本裸子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褐变的几率较高,即使培养出优良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或细胞悬浮培养时,不久亦发褐变,细胞随即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所以,解决褐化问题已是用细胞培养法进行木本植物组培快繁的瓶颈问题。本试验在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褐化现象,但不同浓度的激素及种类不同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