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车路环境目标感知.doc
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车路环境目标感知
摘要:在对低能见度环境下车路环境目标检测时,传统的算法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车路环境目标感知算法。通过建立低能见度环境去雾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图像完成去雾后进行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得到车路环境目标感知图像。此算法对图像的进一步处理以及检测目标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偏振成像;低能见度;目标感知;
2.3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是在人眼在对图像处理时,通常将图像在不同的频率中进行处理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从而更加符合人眼的识别习惯。本文中,在对图像进行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过程中,主要完成对偏振度图像、偏振角图像、低能见度去雾后的目标场景强度图像等图像的融合。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实现方法:首先,将要进行融合的图像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如对图像进行配准、滤波等,之后将每幅图像基于小波分解原理分解到不同的频率通道下,在对应的频率通道下根据预设的融合系数进行图像的深度融合,最后基于小波反变换,完成图像的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
2.4 环境目标感知算法步骤
综上所述,提出低能见度环境下车路环境的目标感知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为:
(1)获取不同偏振角度下的偏振图像;
(2)对获取的图像预处理,配准,滤波,归一化;
(3)计算Stokes矢量参数;
(4)根据计算到的Stokes矢量参数,计算得到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
(5)根据与偏振片相互垂直及平行的偏振图像估计无穷远处大气光强度,得到去雾后的目标场景强度图像,对图像进行基于小波塔式分解;
(6)将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基于能量融合,对融合后的图像基于小波塔式分解;
(7)将前两部分解后的图像在对应的频率通道下进行融合;
(8)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重构,得到融合后的图像;
在上述步骤下,即可得到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车路环境目标感知图像。
3 实验结果
实验中通过获取不同偏振角图像,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车路环境目标感知算法得到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a)、图(b)、图(c)分别为分别取0o,60o,120o情况下的偏振图,图(d)为偏振度图,图(e)为偏振角图,图(f)经处理后得到的环境目标感知图像。由图可知,本文提出的算法对低能见度环境下车路环境目标的感知有较好效果。
图2 实验结果
4 结论
针对已有的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车路环境目标感知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基于偏振成像的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车路环境目标感知算法对低能见度环境下车路环境目标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对图像的进一步处理以及检测目标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进峰等道路环境感知与预警系统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0,32(4)328-332.
[2]马雷等基于灰度图像的复杂环境下智能车辆道路边界识别[J]. 汽车工程.2010,32(4)351-355.
[3]袁夏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路面提取算法[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9,14(10)2035-2041.
[4]Esteban J, Starr A, Willetts R, et a1. A review of data fusion models and architectures: Towards engineering guidelines [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05, 14(4): 273-281
[5]Gregor R, Lutzeler M, Pellkofer M, et al. Ems-Vision: A Perceptual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J]. In: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Dearborn, 2000,52-57
[6]张小刚,唐美玲,陈华,汤红忠.一种结合双区域滤波和图像融合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J].自动化学报,2014,40(8):1733-1739
[7]SCHECHNERY,NARASIMHAN S,NAYARS. Polarization based vision through haze[J]Applied Optics,2003,42( 3) : 511 -525.
[8]张晶晶等基于暗原色先验原理的偏振图像浓雾去除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5,35(12)3576-3580.
[9]HE K,SUN J, TANG X. Single i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