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 中国传统透视特征 (一)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 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 小的景物。它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 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二)以大观小 采用“远视距”、“高视高”的方法作画。 高视高——微俯视的视角高度。 远视距——在采用高视高的同时要增加景深,增加视距距离,扩大 画者视野。 例: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乾隆年间张远彦的《弘历行乐图卷》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近大远小 通过“近则大,远则小”的视觉规律作画。 另外,在人物绘画中,无近大远小这一规律,由于传统文化习俗当中 的“尊卑主次”地位观念的存在。 (四)百里一斜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们通过倾斜画面内景物的方式,来表达复杂的 透视空间特征。 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五)缩减法 当景物与画面呈一定角度时,按照景物原有比例缩减所绘对象画面尺 寸的绘画方法。 例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六)虚实对比 “言有尽而意未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例如:明代唐寅的《悟阳子养性图》 第一章 透视学概述 授课老师:刘欠欠 授课班级:143环艺班 巴洛时尚都市 本章共三节,分别是: 第一节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第二节 透视学发展简述 第三节 中国传统远近法透视 第一节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一、物体的近大远小 1.“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 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 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2.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的三要素:眼睛、物体、画面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 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二、透视的分类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将其分为三类: (一)大气透视(又称色彩透视) 图1 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 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 图2 由于人的视力存在极限,物体的清晰程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逐渐模糊消逝。 (三)线透视 图3 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 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图1 大气透视 图2 消逝透视 图3 线透视 第二节 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古埃及墓道壁画 古埃及墓道壁画 (二)文艺复兴期间 14世纪初,意大利乔托、委罗奈斯等画家,开始运用透视关系来绘画,如委罗奈斯的《迦拿的婚宴》。 委罗奈斯的《迦拿的婚宴》 15世纪,布鲁涅列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同时还有弗郎西斯卡的《理想城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真蒂尔贝利尼的《圣马可广场为纪念真十字架遗物的游行》等代表作品。 弗郎西斯卡的《理想城市》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真蒂尔贝利尼的《圣马可广场为纪念真十字架遗物的游行》 (三)17—18世纪 透视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完备了,透视学开始走向成熟。 代表作品—波佐的天顶画《圣依格勒堤阿斯的荣耀》。 波佐的天顶画《圣依格勒堤阿斯的荣耀》 (四)19世纪 反透视现象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通过削减画面的深度来突出画中的面,进而达到古 典浮雕的变体效果。 (五)20世纪 传统的透视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颠覆了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 代表作品—埃舍尔的《相对性》、《画廊》。 《相对性》 《画廊》 第三节 中国传统远近法透视 一 、 “远近法”的发展简史 透视学在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煤矿安全生产学案.ppt
- 第17、18、19课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学案.ppt
- 第一章节奏旋律学案.ppt
- 安全生产标准化(普通货物培训)学案.ppt
- 第17讲、防滑差速器与半轴及桥壳学案.ppt
- 第一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第三节)12-13学案.ppt
- 煤矿安全图片学案.ppt
- 第一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第三节)12学案.ppt
- 第一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第三节)2011-2012学案.ppt
- 煤矿安全形势-依法治安,预防治本,推动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2015年学案.ppt
- XX T 1149.11-2010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1部分:楔形铸铁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3-2008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3部分:油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2-2013 活塞环楔形钢环正式版.doc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8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 课件(共9课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末整理与复习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单词专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