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1课古代宗教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伊斯兰教   图中左边穿方格长袍者为穆罕默德,身后是他的追随者。图中长须老者一行骑着骆驼远道而来,接受穆罕默德的会见。 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 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   图中骑马者为穆罕默德,右上方有翅膀者是一位天使,指引着穆罕默德在烈日下骑马来到一座城市边,向这里的人们传播伊斯兰教。城楼上的人们伸出双手,热烈欢迎穆罕默德的到来。 穆罕默德外出传教 “先知” 天神安拉 的使者 作用:伊斯兰教维系着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基本教义 宣扬对天神安拉崇拜 与基督教教义共同点 主张世间只有唯一真神; 主张有天堂和地狱。   《古兰经》集录了穆罕默德传教时的说教,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共30卷114章6236节。穆斯林认为是真主安拉的语言,通过大天使吉卜利里(圣经译为“加百利”)传授给穆罕默德。穆斯林认为,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法则。 《古兰经》抄本(14世纪) 《古兰经》抄本(18世纪)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阿拉伯文所写)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禁寺   630年,穆罕默德率麦地那武装兵临麦加城下,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麦加也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北京牛街清真寺   位于北京城内宣武区广安门牛街。始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元、明、清屡次重修。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全国性伊斯兰教高等专业学校。1955年成立于北京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南横西街103号。建筑面积为9442平方米,分主楼、宿舍楼和食堂3部分。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举行赞圣 五功 心有念功 身有礼功 性有斋功 财有课功 命有朝功 第五学习主题 第3课 古代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课堂小结 第11课 古代宗教 导入   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古代世界,由于人们无法科学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艰辛和困惑,往往借助神灵寻求帮助、寄托理想、获得安慰。在剧变的社会环境(原因)中,世界三大宗教先后形成并发展起来。你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吗?你知道这些宗教的基本教义吗? 纯金玉球十字架   制作于欧洲中古时代,十字架为基督教的标志和圣物。该十字架圆球和十字架均用纯黄金制作,上面装饰着多颗宝玉。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 教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 迦毗罗卫国遗址   2500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pí]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这里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 悉达多王子离开王妃及王宫 释迦牟尼佛像(乔达摩·悉达多)   约前565~约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社会动荡和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佛教建筑上的菩提树雕刻   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35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坐在一棵无花果树(后称菩提树,或菩树、觉悟之树)下开悟成佛,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佛教圣地鹿野苑 佛教圣地菩提伽耶 (佛陀成道处菩提树和金刚座)   此后便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向人们宣传人生的苦难和解脱苦难的修行之路。他还到各地收授门徒,传播教义,历时40多年。 佛教四苦(生、老、病、死) 四谛说 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 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 (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 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 (集中各种欲爱、贪图欲爱,因此在轮回中 不断反复受苦) 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不生不灭) 灭谛:消灭一切欲爱 (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玄奘(陈袆 唐三藏) 经典:《三藏》   佛教经典的统称。包括经藏(素怛dá缆藏)是释迦牟尼本人的言论和教训;律藏(毗奈耶藏)是僧人的戒律及佛事清规;论藏(阿毗达藏)是就经、律中的要点进行哲学阐释或解说。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 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   佛教主张现世行善修行、忍耐顺从、消灭欲望、放弃斗争,对维护统治者利益有利。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