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都葡萄比山高.doc
三都葡萄比山高
作为贵州省葡萄的第一种植大县,走进三都县,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那里种植的水晶葡萄。那一坡接着一坡的葡萄园,就像铺在高地上的一片片绿毯,形成了三都最独特的风景。
贫瘠的山坡成了“万元山”
十公里的葡萄长廊顺着山势蜿蜒盘旋,道路两旁架满了葡萄架子,一坡连着一坡;葡萄地头,果农们在忙着抹芽、打药、施肥……这是6月初,记者爬上三都交梨山地特色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时看到的情景。 很难想象,在十年之前,这一片片陡峭的山上种植的传统玉米,如今“转型升级”为响当当的山野水晶葡萄。更难想象交梨乡在贫瘠的山坡上能打造“万元山”,形成了“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壮丽景观。
“今年我们交梨社乡这片将有3万多亩的葡萄可以采摘了,到时我们这些农户可有得忙呢。”站在葡萄架下,王恩文乐呵呵地说着。等到这儿的葡萄成熟了,络绎不绝的客商将开着大货车前来整车收购,每年那个时候都是三都葡萄果农最开心的日子。
王恩文是三都县交梨社区山野水晶葡萄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也是前进村的支书。很多年前,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因为穷,选择外出打工。据他介绍,三都种植水晶葡萄的历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交梨乡的部分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那时并没有专业葡萄种植户,没有什么葡萄合作社,更没有气势蓬勃的山地生态葡萄产业园,有的只是贫瘠破碎的大山陡坡。 他说,原来在福建打工,跟人学种植水果,听说家乡发展种葡萄后,最开始试着种了8亩葡萄,没想到,种下去的葡萄,当年就能长到5米左右,次年能挂果,亩产达500公斤以上。后来,便将自家的好田地及40多亩坡地全部种上水晶葡萄。葡萄种植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让农民对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涨。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种植葡萄,回来的人数达3000多人,超过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半。
2004年的一天,王恩文和几位种植户聊天时,大家不谋而合地决定要联合起来发展,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壮大葡萄种植。那一年,8个年轻小伙子约起来建立了葡萄合作社的前身葡萄协会。之后,协会集中采购了400万个套袋,一下子就比原来节约了20万元。群众看到了实惠,慢慢由不理解协会到自觉支持协会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周边镇村的群众也开始前来协会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的现象。随着协会会员一度猛增,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6月,由王恩文领头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首家水晶葡萄合作社――交梨乡山野水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经努力,合作社成功种出多品种的葡萄,并把原来的荒山,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示范带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合作社成立后,以县内种植葡萄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法为成员提供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组织葡萄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是集葡萄种植、营销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个纯粹的“本土团队”。依托这个团队,每个社员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目前理事会成员有7人,监事会有3人,技术骨干有20人,这些成员在葡萄种植、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为打开省内外市场,合作社几位骨干成员分工负责分别跑贵州、广西、遵义等市场,最初将葡萄免费分发给各大批发水果市场店主品尝。鲜美的口感最终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很多客商纷纷陆续主动前来合作社寻求合作。
“山野”有着一张人脉旺盛的营销网络,依靠这张网络,三都的水晶葡萄走进湖北、湖南、重庆、福建、广西等地农贸市场。客商也都知道贵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有个山野合作社,要货时便打个电话过来,合作社会及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社员,等客商的车子一到,葡萄已摘好只待装车。
订单一笔接一笔,如何才能保证葡萄的品质?在葡萄生产中,合作社明确了所有成员要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指导、统一品牌包装销售,以社员及葡萄种植户增收为目的,以生产“优质、农药残留不超标葡萄产品”为宗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由于合作社在推广营销方面颇具特色,因此加盟“山野”的葡萄种植户越来越多,目前已达476家,这些社员覆盖交梨、普安、丰乐、大河、三合、坝街、水龙7个乡镇,种植葡萄20000多亩,带动周边地区2300余户参与葡萄种植12000多亩,由此催生了“三都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被列入贵州省“5个100工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越来越多的群众想加入合作社,但前进村这么一个小小的合作社,能力实在太有限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走致富路。”王恩文说。
葡萄园中的幸福憧憬
如今的山野葡萄声名远播,群众也因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而富了起来。但山野合作社发展的脚步不会变慢。王恩文认为,发展不能停滞不前,要放眼未来,葡萄产业过于单一,难以把资源有效利用,在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