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初识长庚-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初 识 长 庚 宝岛台湾,有这样一所具有传奇色彩的医院,从其诞生起,就给台湾医界注入了清新之风,它推出的许多改革举措,起初总引来多方争议,但往往以同行纷纷效仿而止;它是一所平价而不平庸的医院,诞生起就以服务广大普通百姓为目标,旨在通过内部合理化管理,创造“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早已成为台湾民众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好医院;它是台湾第一所全面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医院,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革新,给台湾传统医界带来了巨大冲击;短短三十多年,它已成长为纵贯台湾南北、横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享誉亚洲乃至国际的医学中心级航母,并连年以傲人的营运业绩令同行叹为观止;它的创立与发展,像一剂强心针,使台湾医疗机构蓬勃发展,医疗资源迅速增长,更促使医疗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它就是由享有“台湾经营之神”之称的台塑关系企业创办人王永庆先生捐资创建,并一手领导发展起来的长庚纪念医院,更准确地说是长庚医疗服务体系。 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医院?让我们回溯历史,立于当下,从长庚源起、体系规模、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客观、清晰、多面地来认识一下长庚(见图1-1)。 第一节 长庚源起——让普通百姓看病无忧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期,台湾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然而当时台湾的医疗资源却十分匮乏。资料显示[1],1971年台湾地区人口数为1?499万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仅为2.4张,医师数仅0.4人;相比之下,1975年祖国大陆地区每千人口床位数为1.9张,医师数为1.05人[2]。当时,医疗机构大多为诊所或床位极少的小型医院,而超过70%的病床集中在公立医院[1]。其中,省立、县、市立医院床位50~100张,荣民总医院、三军总医院等部队医院多供军方使用,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简称台大医院)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医院,床位600张。非公立医院中,相对较大的也只有教会属下的马偕纪念医院(120床)、彰基医院(80床)和高医附设医院(150床)[3]。当时,可以做脑、心、肺手术的医院只有台大、荣民总及三军总医院。小毛小病,百姓会就近找诊所就医,但遇到大病,尤其是疑难杂症,则苦于大医院医疗资源的稀缺,大医院“一床难求”、“三长一短”(挂号缴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拿药等候时间长、医师就诊时间短)、“诊疗环境恶劣”、“红包问题”等现象十分普遍。 当时的公务人员有公保、劳工有劳保等医疗保险,但受惠民众不到一半,多数人看病必须自掏腰包,大病致贫,或是穷苦人家因看病而负债累累,或是亲人伤残致死的悲剧并不鲜见。由于多数的医院为公营医院,经营方式老旧,一般医师均领固定薪水,收入与一般公务员相差不多,也没有成本管控的概念,医师服务态度不佳,效率不彰。 此外,当时具有完整专科训练制度及完善设备的医院只有台大医院、荣民总医院与三军总医院,而每年毕业的医科学生大约800人,由于缺乏适当的住院医师训练场所,多数医学毕业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毕业后培训,难以留在大医院服务,只能选择自行开业或申请出国进修,学成后就算有心回台,但医院太少,苦于无施展之所,因此其大多放弃了回台的想法从而造成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流失,这种恶性循环对台湾紧缺的医疗资源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长庚初创 台塑关系企业创始人王永庆先生,早年家境贫寒,二弟王永成因感染肺结核,26岁英年早逝;父亲王长庚先生由于生活操劳,病痛缠身。为了给父亲看病,母亲几乎跑遍台湾的大小医院,艰辛的求医之路给年轻时的王永庆以切身体验。当时,普通百姓人家若想住进大医院,无论多远赶来,病情多严重,都只有想尽办法,拉关系、走后门、塞红包;否则,只有睡走廊的份。1961年,王长庚先生腹部突发急症,疼痛难忍,被送至台大医院救治,其实王长庚先生当时罹患肠套叠,现在来看,开刀就能治好,但当时,王永庆先生把父亲送到医院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因腹部绞痛而大声呻吟至死。王永庆先生悲痛万分,难以接受,将父亲的遗体放于大腿上,自己开着吉普车将遗体拉回家中。切身的痛楚,让王永庆先生深感当时台湾医疗资源之贫乏,医疗技术水准之落后,于是下定决心,只要事业有成,必捐资盖一所一流水平,普通老百姓都看得起病的大医院,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早在1968年,王永庆先生就委请多位台大医院教授组成筹备小组,研究建立医院事宜,然而进展缓慢,王永庆先生十分着急,后经人推荐,获悉时任马偕医院副院长的张锦文先生,是台湾第一位留美获得医务管理研究生学位,兼具丰富医院管理实务经验的专家。1973年3月的一个周末,张锦文成了王永庆的座上宾。面对自己十分景仰的“经营之神”,张锦文这天显得激动而兴奋。席间,王永庆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至深感受,谈及了自己萌生盖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准医院,培养造就更多的医疗人才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