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
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指完全个人的或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
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
想的和谐整体。
(一)阿德勒的理论观点
阿德勒对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寻求优越、自卑与补偿、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父母
在人格发展上的作用以及出生顺序的影响。
1. 寻求优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寻求优越的概念来说明人类的主要动机。寻求优越始于自卑,
他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该自卑感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在阿德勒看来,
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
一个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越强烈。阿德勒把商业成功看作是寻求优越感的表达。
但过度自卑会产生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的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
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过度自卑的儿童和成人会拒绝或远离挑战而不是去战胜他们。
他还认为,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的人通过社会兴趣来表达对优越感的寻求;相反,自我调
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
为了克服自卑,一个人会通过“追求卓越”来实现人生完美的发展目标。但是,也会出
现病态反应—优越情结。优越情结是指力争上游过程中一味地要高人一等,以胜过别人为人
生乐趣,待人倨傲、喜人奉承,时常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优越情
结与自卑情结实为一体的两面,均为病态。
2. 自卑与补偿
(1)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认为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
力。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2 自卑感起源于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
的障碍,不管是真实的障碍或想象的障碍。(补偿或超补偿就是直接指向于个人真实的或想
象的自卑感)
(3 )对自卑感的补偿有两条基本途径:
A. 觉知到自己的某种缺陷后,集中力量在缺陷处发展其功能。如体弱者通过持久的
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B. 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例如,失明者
通过发展听觉或触觉来进行弥补。
(4 )阿德勒认为,个人的自卑感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无力、无能和无知。婴幼儿完全依
赖成人才能生存,所以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不断地
补偿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 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
目标的引导,这种一推一拉的过程持续不止,这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5 )自卑感一方面是积极的驱动力,同时也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沉重的自卑感可能使人
产生无助感,束手无策,心灰意懒,甚至导致万念俱灰、万事皆休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自卑感便成了阻碍个人积极成长的障碍力量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为自卑情结。自
卑情结是指个体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
立优越感。[情结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
形成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总之,在阿德勒看来,自卑和补偿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它可以是力争上游的动力,也可以导致精神病。
3.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父母的溺爱和忽视是导致后来人格问题的两个根源。
(1)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
强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2 )对孩子的忽视:受到父母较少关注的儿童,长大后多半成为冷酷、怀疑他人的人。
作为成人,他们不能与他人建立温暖的个人关系,对于亲密的关系感到不舒服,对于亲热或
者抚摸有呕吐的感觉。
4. 出生顺序与人格
(1)长子:受到溺爱,自卑感比较强烈,“问题儿童、神经病患者、罪犯、酒鬼、性反
常者”
(2 )次子:强烈的寻求优越感。
(3 )最小的儿女: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溺爱,非常依赖,缺乏创造力,有强烈的自卑感。
中间出生的儿童与头生和末生的儿童相比,是最能取得成就、最少发生心理失调的。
(4 )长子经常遭受失败的命运,害怕竞争;次子则喜欢竞争,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最后
出生的儿童常受到娇惯,长大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但也可能发展成异乎寻常的性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2章第1节 接入互联网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粤教B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doc
-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pdf VIP
-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设计公司员工必威体育官网网址协议.docx VIP
- 几何概率模型综合测试题(基础、好用、经典).doc
-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pdf VIP
- (完整版)弱电系统工程验报告(全).pdf
- 小学体育教学:2-动物大冒险:(一年级)——基于运动节能跨学科主体学习案例设计与实施.docx
- 圆通物流调查报告.doc
- 《露天矿用设备》教案-02-机械式单斗挖掘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