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戴震孟子学孟荀性格衡定-成功大学
戴震孟子學孟荀性格衡定 國立成功大學 博三 柯雅卿 前言 近年來,有關徽學的討論越來越熱烈,討論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從樸學、徽商到刻書版畫無所不包。而其中有一個令人耐人尋味的巧合,便是主張「理」為最高原理的朱熹與高喊「以理殺人」的戴震與「禮教吃人」的胡適,三者都是徽人,不禁令人好奇徽州的風俗與學術發展趨向。如何從言「理」而反「理」而言「禮」而反「禮」,戴震是中間一個重要的轉折人物。 張壽安博士論文《以禮代理──清中葉徽州義理學之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便是從思想發展的內在理路去觀察徽州學者,結果發現徽學從戴震、程瑤田、至凌廷堪,有一「從理到禮」的明顯走向。戴震由於看到社會上太過強調天理人欲的對立,造成以理殺人的現象,所以反對朱子之說而重新釋理,將理的地位拉至與欲等同,而以條理、事理來解理;使得後來程瑤田倡言「有物有則」的「物則」,最終導致凌堪的棄理言禮,而主張「以禮代理」,禮學也因此大興。 禮學的發展也促使了荀學的復興,所以戴震與荀學的發展便不無關係。但是戴震的義理著作,包括《原善》、《孟子私淑錄》、《緒言》和《孟子字義疏證》,可以看出戴震在義理方面所致力者一,《原善》強調證成對孟子性善說的堅持,而《緒言》可說是《孟子字義疏證》的初稿(雖如勞思光等對此說表示懷疑,但其中內容多有大段與《疏證》相同,亦有與《原善》極相似之語,則無可否認。)而《孟子私淑錄》與《孟子字義疏證》從書名中一望可知。從中可以看出戴震的義理主要是經由孟子的探討來完成。戴震在《疏證》的序上亦引韓愈之言:「求觀聖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其為學目的亦明白標示著欲「還孔孟 之旨」(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所以戴震的義理其實便是孟子學。 戴震的學問既然是孟子學,但是又對荀學產生影響,以下我們便對戴震孟子學的孟荀性格加以衡定,到底真的如他所說將孔孟還諸孔孟,是孟子的繼承與發揚,還是做了荀子的代言人。 內心的嚮往──揚孟斥荀 戴震在《疏證》中雖對荀子有推崇之語: 荀子之見,歸重於學,而不知性之全體。其言出於尊聖人,出於重學崇禮義。首之以《勸學篇》,有曰:「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又曰:「積善成德,神明自得,聖心循焉。」荀子之善言學如是。且所謂通於神明,參於天地者,又知禮義之極致,聖人與天地合德在是。聖人復起,豈能易其言哉?(《疏證》性) 贊揚荀子之重學、知禮義,認為「聖人復起,豈能易其言哉?」但他卻認為荀子「不知性之全體」。 因為荀子雖「知禮義為聖人之教」,但卻「不知禮義亦出於性」(《疏證》性)。荀子認為禮義出於「性之偽」,是經過後天揉化而成,非是人先天便有禮義。戴震對荀子此一觀點不表贊同,他認為荀子只「知禮義為明於其必然」,但卻「不知必然乃自然之極則,適以完其自然也」。(《疏證》性)所以戴氏也反對荀子的性惡說,認為「荀子以血氣心知之性,必教之理義,逆而變之,故謂性惡,而進其勸學修身之說。」(《原善》中)但卻是「二理義於性之事能,儒者之未聞道也。」(《原善》中) 荀子主張性惡,其論點便是認為耳目聲色都是人生有本有的,如順從言些聲色欲望發展的話,便會導致惡,故荀子以為人之性惡。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荀子?性惡篇》 首先,荀子以為這些好利、耳目好聲色之欲都是人之情性。「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今人之性,饑而欲飽,寒而欲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同上)只是順此發展,便會導致爭奪、淫亂而使辭讓、文理消亡。所以荀子之性則包括兩方面的意義,一指的是官能的能力;二指的是由官能所發生的欲望。 這的確與戴震頗為相合,戴震亦認為耳目聲色之欲都是人性中的本有,而且與荀子同樣認為這些耳目聲色之欲並非便是惡的。但戴震並不認為順從這些欲望的發展便會導致惡的發生,也不贊同人之性為惡。戴氏以為人性中除了有聲色耳目之欲之外,還有理義等德性的存在,非如荀子所說理義為後天而有,此“義外”之說非戴震所能贊同,他堅持與孟子同樣的性善論,認為理義乃先天本有,非由外求,所以斥荀子為「不知性之全體」、「二理義於性之事能,儒者之未聞道也。」 而更可以從戴震對孟、荀比較中看出他對孟、荀的取決態度。 荀子之重學也,無於內而取於外。孟子之重學也,有於內而資於外。(《疏證》性) 荀子舉其小而遺其大也,孟子明其大而舍其小也。(《疏證》性) 戴氏以為荀子所謂重學,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 T_JSFPSA -001-2022_全麦面包_标准.pdf VIP
- GB50702-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docx VIP
- 《特高压电力管廊盾构隧道结构施工及运营期验收评估标准》.pdf VIP
- 15、推理综合 举一反三 2024—2025学年度 小学二年级奥数 教学课件PPT.pptx VIP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matlab课件(西工大-孙蓬).pptx
- 香港上市(IPO)全流程介绍(最完整版).pdf VIP
- 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表格-全部[整理].doc VIP
- 09S302雨水斗选用及安装图集(清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