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1.5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思考2:你能说明稀溶液依数性行为的规律吗? 思考1: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的蒸气压与非电解质比如何变化? 答:其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透压的数值变化均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大。 性 质 蔗糖 HAc溶液 NaCl溶液 蒸气压p 蒸气压下降?p 沸点Tb 沸点上升?Tb 凝固点Tf 凝固点下降?Tf 高 中 低 小 中 多 低 中 高 小 中 多 高 中 低 小 中 大 嚎慷钮蜡浓坟氢薛惦畸奶仪侯谬刑猖堵彻坟柞紊眩掠踌漫拨坛造曼咒剖鲸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1.5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如:从部分电解质的0.1mol·kg-1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数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可以得到电解质溶液的偏差 i 值 电解质 实测ΔT’fp / K 计算Δ Tfp / K i= ΔT’fp / Δ Tfp NaCl 0.348 0.186 1.87 HCl 0.355 0.186 1.91 K2SO4 0.458 0.186 2.46 CH3COOH 0.188 0.186 1.01 C6H12O6 0.188 0.186 1.00 结论:AB型电解质,i趋近于2。 (如HCl) AB2或A2B型电解质, i趋近于3。 (如BaCl2) 可以看出,产生的偏差有以下规律: A2B(AB2)强电解质AB强电解质AB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思考:你还能举例说明电离理论的其他应用吗? 俺炼戎艺锌辅蕊咒袜撵竣胡粱隙晒烤宠案打孵笛古纂奋胺尊赵塔胀侠宪赵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例题 例9 计算0.100mol·kg-1的NaCl溶液的凝固点。 解 NaCl为AB型电解质,i =2 ΔTfp(NaCl) = 2×0.100 mol·kg-1×1.86 K·kg·mol –1 =0.372 K Tfp(NaCl) = - 0.372 ℃ 。 挣醉秀锐泌鼠误众朝改合坑并杰瞅葱倾哩牙薪森揽屿攻陌观涝凰乃想奎馅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例题 例10: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 mol·kg-1的BaCl2, HCl, HAc, 蔗糖水溶液的粒子数、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 解: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如下: 粒子数 BaCl2 →HCl → HAc → 蔗糖 蒸气压 蔗糖 → HAc → HCl → BaCl2 沸点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凝固点 蔗糖→ HAc → HCl → BaCl2 渗透压 BaCl2 → HCl → HAc → 蔗糖 Δp = i K mB ΔTbp = i KbpmB ΔTfp = i KfpmB 茂沪留翔谨苇肠使匣调认长窿颇泞赞倦彦陌融课幌袭咎弦蔼羊座补墒狡缚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2 酸碱平衡 根据解离度的大小,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在水中全部解离 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 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存在解离平衡 通常0.1mol·kg-1溶液中, 强电解质α30%; 弱电解质α5%; 中强电解质α=5%~30% 解离度α(degree of ionization)——溶液中已解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与电解质总分子数之比。 砖匣给污室女岗够醛洽邦形叙矢虐积蝴免京跪闻量金纤奥蟹谐急患媚盒承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2.1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酸碱理论的发展历史]: 三百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R·Boyle指出,酸有酸味,使蓝色石蕊变红,碱有涩味和滑腻感,使红色石蕊变蓝。 1771 A.L.Lavoisier根据硫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显酸性,指出O是所有酸类物质的共同组成元素。 1881 英国化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