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长城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EPO板块结构式教案长城教案

板块结构式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上册 课题 长城 课时安排 40分钟 课型方式 标准课 要素组织方式 授课人 董文芬 教材分析:《长城》所在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本文不但表现了长城高大坚固,还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点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一篇充满丰富感情的文章。 学情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老师应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整理每个段落的大意,学习长城远近的不同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反思评价 内容摘要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激趣入题,引发悬念!突出重点,围绕“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此句展开课题探究。 图片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老师引导指导学习。 合作探究,身临其境。体会长城建筑地不易之处,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 联想秦朝时代劳动人民如何艰辛才造就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学生展示交流赞美祖国,赞美长城、、、、、、 一、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呢?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2.观图引入(展示两幅图) 1)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微卡) 看第一幅图时,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2)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通过预习,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彩图入文,深入课文 师:大家翻开课本,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学习第一段(小卡) 看远景图。指读思考、小组讨论: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作者为什么列举出 一万三千里这个资料?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学习第二段(小卡) 看近景图。自读思考、小组讨论: (1)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细读第二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 (PPT展示各个部分)读描写瞭望口和射口的句子,然后读描写城台的句子。 (2)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根据文意和学生搜集的资料异型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小卡)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