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河南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合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集河南高中历史高考模拟合集

河南省郑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 (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右图中的“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术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予·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 夏朝中期“谤木”的没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向“谤术”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2.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 B.“废井田,开阡陌” 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4.右图是韩非子“法、术、势”思想主张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核心,是“术”和“势”的落脚点 B.“势”是核心,是“法”和“术”的出发点和归宿 C.“术”是核心,“法”和“势”为“术”服务 D.“法、术、势”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君主的权力 5.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但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它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唐宋时期 6.有观点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簿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中医学是中华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今天人们习惯于把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起源于 A.扁鹊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8.下列对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汉时期开辟的直接连通亚洲与欧洲及非洲地区的商贸通道 B.唐朝时期,中国瓷器经由此通道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地区 C.宋代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及政治等原因而逐渐衰落 D.是古代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文化大运河” 9.《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问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I).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10.《全唐文》卷316载:“杭州东南名郡,……咽喉吴越,势雄江海,国家阜成兆人.户口日益增,……水牵卉服,陆控山夷,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下列对杭州商业繁华原因的分析最符合材料的是 A.政治中心地位万民归向 B.海运发达外贸兴盛 C.自然资源丰富商埠密布 D.大运河的带动促进 11.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A.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B.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12.古代中国的某一时期为了改变民众“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惮人丁。”的局面,政府规定Ⅱq地方出钱,每家摊派,如此可免地方上私家为政府办公差破产之苦。这一政策 A.客观上使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B.由于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被废除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废除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 13.《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练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人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同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14.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中,李贽应该持反对意见的是 15.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