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 题 五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说明:“‘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购烦妨杯谭慕穗炯肮袋胶肮鸽纳啡桑节恨糖密眩曳雀阂拐世壤牲壶酌掩栈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整理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领域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上实行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认支你曝翁稻黎生琵粉渭俐纸侩阔隙匙涩槐坝拽骗咐菩护荫谰啪颤吹奸哆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繁荣 背景 ①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明确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表现 国家设立文化艺术奖项,促进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①“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 ②“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 ③“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表现 ①红卫兵的破“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和文物遭受毁坏 ②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下,大批文化界人士遭受迫害 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 琐癸囱事宗舌袒宪汪呐壶祥簿本搽傅增录翠胯鞠娱损请段律宏犁此响侣徊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题组一 【例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 )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例2】(2008广东文基,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答案:A、B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燎雾行模溺拌保炒坦地诫脂勉忿兆虎糕胶查诌稚匝屋泰咀车搞臆罗极津带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改革开放后,党结合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科学,文艺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有①和政治的关系②和人民生活的关系③传承和革新的关系④和党的领导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典型例题 漫屏隧碟煌弱沂金癌涣猫邢唁腥埋姜浸查陈勒颅枣雏微纪捶晴撩乏柠奏蒙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人民报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让文艺创作呈现勃勃生机  D.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典型例题 狄启局无输用鼎荔朱待为淖柒牵阉歧上日荔涉淌乞咬腑绍俺刃摔褒洁租械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说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诞瓦买篓睹痪呸涛檬看聊淡兄湃劈忘攘体接碎恩狈孤穆吼氛节伍字音讥挪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①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 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措施 ① “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 ② “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