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物鉴定和收藏现状的分析探讨.docxVIP

关于文物鉴定和收藏现状的分析探讨.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文物鉴定和收藏现状的分析探讨

关于文物鉴定和收藏现状的分析探讨?《资治通鉴》是一部中国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今天,广大收藏爱好者处在市场经济中,面对复杂的人和物,究竟怎样才能搞好收藏,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把握主动,从而真真在在地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物质上的收益?我们想就此套用一下这部著作的书名,写一篇文章。通过分析探讨有关文物鉴定与收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藏家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目前,搞文物鉴定研究和文物收藏,特别是古瓷,我们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四类群体。第一类群体是书本知识型的,以文物专家为主导地位。他们在文博系统长期从事文物鉴定专业性的研究工作,并经常著书立说,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但实际上,这些研究工作本身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对文物鉴定相关文献的研究,大多只是后人承袭、补充前人的记述和说法,没有多大新意,含金量不高。另一方面,关于古窑址,出土文物的考古和馆藏文物研究,主要以表面状况的记录和描述比较多,至于真伪鉴定的深层次研究,由于其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根本性问题,偏离了客观规律,因而,始终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拿著名文物专家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来说,比如在P560-561,谈到康熙瓷的鉴定要点,共有10条。在这里,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全部列出来看一看:①有些器物是康熙一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棒槌瓶,金钟杯,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②瓶、碗、盘、罐等器底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③青花的青料部位有明显的水印指捺纹。④五彩瓷的彩料周围,特别是蓝彩部分侧视之有蛤蜊光圈。⑤瓶、罐之类的主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该一致。⑥笔筒有束腰的感觉,其底部又往往并不齐平,而自内向外倾斜。⑦碗、盘之类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窑呈滚圆的“泥鳅背”状外,早期的官窑器及绝大多数民窑器为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有缺损。⑧人物画面脸部绝大多数歪斜不正,这是陈老莲画人物的风格,凡人物脸部正面而规整者要注意其他各方面的条件,山水画的山石大多是南宋画院画风的“劈斧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画法。⑨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⑩凡有二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应极为挺直,有硬折角的感觉,凡折角圆浑者属后仿。通过这些鉴定要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文物专家虽然根据一些已知的实物和考证资料,列出古瓷的真旧特征是有根有据的,并没有错。但不加区别地用来作为鉴定古瓷真伪的要点和标准,则是错误的。因为作者不过是就事论事,显然没有搞清楚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包括书上关于标准器的提法也是不科学的,古瓷都是手工艺品,其纹饰器型或许有一定的规格尺寸,但人为制作和生产环节存在很多变数,即使相同款式的器物,怎么能做到一模一样呢?对于古瓷上面出现的真旧特征和真旧现象,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判断,哪些是只有古瓷才有的,带有共性的真旧特征,也就是规律性的东西,是新瓷仿品根本无法达到的。而一些存在于个别的,部分的古瓷身上的真旧特征,只能供我们鉴定时参考。如果我们把部分古瓷的部分真旧特征作为鉴定真伪的统一的,绝对的标准,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从理论上讲这就是主观唯心的形而上学。不仅如此,这些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了文物鉴定专家越来越感到困惑,很多仿品看不出来,因为书上所说的特征,诸如器型特征,旋纹痕、黑疵、指捺纹,蛤蜊光圈,内、外壁釉色一致,足部特征,人物画风格,山石风格等等,现代仿品都有。关于这些特征的真与假又该如何区分?文物专家要么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要么就是没有弄明白。而不少真品,由于以前没有见识过,也确定不了。怎么办呢?只能以书上的记载和馆藏文物为标准器设立门槛最好最安全。结果,造成很多真品也被误认为赝品。这不由地让我们想起1926年的时候,珍贵的“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从国内流到了国外,藏于英国伦敦大学博物馆大卫基金会。1929年又被美国人波普先生研究确认为元青花,这实际上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且,这类情况今天仍在继续发生。但是,社会上很多的朋友还不明就里,有一些高智商的企业家、实业家和大学教授就这样认为,古玩有什么难的?只要把所有古玩鉴定方面的书籍统统买来,看3个月就可以搞定。结果一出手就买进大堆的仿品。事实上,他们所借助的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他人的间接经验,对实际情况却不甚了解,没有想到过这些书上的内容到底可靠不可靠、科学不科学,就贸然用来指导具体鉴定和收藏,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在我们看来,书上关于鉴定的观点,大部分是错误的,经不起推敲。用他来指导鉴定和收藏,当然会容易吃进仿品。何况有的人还会投藏家所好,或者专门“设局”伺候藏家。不少老板朋友有钱,一旦喜欢上了古玩,便无形中成了制假,贩假团伙的进攻目标,特别是有些个性比较强的人,看了几本书就想拣漏,往往聪明一世,糊涂

文档评论(0)

dfg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