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语文教学的新模式:以写带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广州市第三中学??? 何晓敏
【摘要】“阅读本位”、“以读带写”、“以读促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常规思维,“写作本位”、“以写带读”、“以写促读”更符合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言语需求,是当代语文教育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就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而言,阅读最终指向写作,写作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总之,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才是关键,而活动型写作无疑是践行“以写带读”新理念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阅读本位?写作本位?以写带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活动型写作
一、理论支持:从“阅读本位”到“写作本位”
中国语文教育走在新世纪的十字路口,亟待一次全新的革命性转型。
回溯百年语文教育史,实用主义教育家叶圣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上世纪60年代前期我国现代语文教育规范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叶圣陶针对上世纪初广大的普通民众,提出了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即“应需论”、“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核心范式,集中体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的理想。现代语文教育范式,是指在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历程中,相对稳定的、曾得到较为广泛认同的语文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以应付生活为目的,以阅读为本位的‘实用吸收型’语文教育范式。”[1]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这一语文教育规范虽然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但总的来说,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针对语文的实用性功能,叶圣陶曾明确表达过他的看法:“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2]由此可见,他认为语文教育是为了“应用”,即“应需”、“应付生活”,而不是为了“应试”。这一见解可谓切中语文教育的要害,可惜的是,他的这些主张仅仅停留在语文教育的观念上,在教学实践中基本还是以“应试”为目的。我们所熟知的叶圣陶的“工具论”,实际上就是“应需论”、“应付生活论”的集中体现。他认为:“我们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3]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尤以读、写能力为重。“学习国文,事项只有两种,阅读与写作。”[4]从清末民初开始,语文教学便侧重于阅读,而写作水平往往又成为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尺。针对这种“重写”倾向,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关系:“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5]由此可见,他认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的基础是阅读。至此,以阅读为本位的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得以确立。
与此同时,叶圣陶还认为,阅读本身就是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本身就是目的,读书并不就是为了写文章。”[6]他的这一论断,进一步强化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上世纪迄今的语文课程,表面上似乎在追求读写并重,而实际上是在反对从清末明初就开始出现的“重写”倾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此,语文教学逐渐从“重写作”向“重阅读”倾斜。的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写作的基础不完全是阅读。当阅读教学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为读而读”的倾向便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讲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充斥着语文课堂,“完全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心情和阅读心理,溺毙了他们的语文兴趣和期待,使他们失去了最初的言语感觉和信念。”[7]恐怕这种阅读和写作两败俱伤的局面是叶圣陶始料未及的。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黎锦熙曾提出过“写作重于讲读”的观念。他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比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写作教学比阅读教学更重要。在强调写作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他也谈到了写作和阅读教学的相互关系:“作文仍以讲读为基础,讲读教学若不改革,习作必受其影响”。[8]由此可见,他认为,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促进写作。黎锦熙的“写作重于讲读”的观念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阅读本位”语文教学模式,开“写作本位”之先河,为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可惜的是,他的这些颇有见地的观念只是镜中月、水中花,未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此,语文教学错失改革良机,“阅读本位”、“以读带写”、“以读促写”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常规思维。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阅读本位”语文教学模式在上世纪教学实践中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期实践的效果来看,这一模式已不再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基本观念已远远落后于当代的学术发展,无法适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