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海子诗歌前后期死亡意象的对比.docVIP

论文海子诗歌前后期死亡意象的对比.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海子诗歌前后期死亡意象的对比

学 年 论 文 学生姓名 欧阳玲心 学 号 330905097 院 (系) 文通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09(3) 题 目 海子诗歌前后期死亡意象的对比 指导老师 胡建 职称 教 授 2013 年 5 月 海子诗歌前后期死亡意象的对比 摘要:海子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但他的生命短暂而辉煌。他努力燃烧生命以达到诗歌的极度绽放,他怀揣着崇高的理想却被现实打败。他前后期诗歌的感情有明显的发生转折,死亡意象在后期频繁出现。 关键字:海子、赤子、反抗、迷茫、死亡 “诗人是世界之光”,这句话是出自哲人卡莱尔之口,这句话同时也是海子的真实写照。海子可能称不上“世界之光”,但“中国之光”却是名副其实的。海子的诗歌从始至终贯穿着死亡意象或者说是死亡意识,海子诗歌的死亡意象可以分为前后期两个方面。 (一)海子诗歌前期的死亡意象 海子一直被其他诗人或喜爱他的诗歌的人称为“赤子”,而海子确实是有着赤子之心的本性。何为赤子?庄子在《外篇.山木》中就对赤子进行解说,“林回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壁,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所谓“天属”,就是其天性便是如此。赤子代表着我们心中那未被污染的地方,而海子就恰恰是那个引领我们回到最初的,未被污染的诗歌世界。海子的诗歌是纯粹的,不惨杂任何杂质,海子的诗歌只为表达他自己对生命个体的解读和对中国诗歌道路的探索。 海子曾说过“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是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是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的诗歌理想是崇高而伟大的,毫无利己之私,他早期追求的是诗和真理的结合,是纯粹的,符合一个“赤子”的标准。 海子前期诗歌主要是通过死亡的意象来探寻生命存在本身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在海子的诗学提纲中的一篇文章《王子。太阳神之子》中,海子自喻为太阳神之子,照射万物的光明。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他们悲剧性的抗争和抒情,本身就是人类存在最为壮丽的诗篇”。海子主要是以抗争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新的诗歌或人类世界为主。 他的诗歌理想是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并认为这是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我珍惜王子一样青春的悲剧和生命。我通过太阳王子来进入生命”。[1]海子是珍爱生命的,积极抗争的。在《怅望祁连》(之一)中:那些是在过去死去的马匹/在明天死去的马匹/因为我的存在/它们在今天不死、、、、、、这首诗很宁静,不像海子别的诗歌带着强烈的死亡或者暴力成分。诗中写到这些马匹因为自己所以不死,我认为“马匹”在这首诗所代表的是诗歌,海子想拯救诗歌,想创造一个新的诗歌世界。诗歌对于海子而言,是海子的全部。在诗歌的结尾:这是我的马匹/它们只在今天的湖泊里饮水食盐。而《阿尔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中,体现了一种更为强烈的反抗黑暗的力量:从地下强劲喷出的/火山不计后果的.......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太阳/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得旋转......可见海子想要改变诗歌原貌的决心和激情有多大。 海子早期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表达的是对史诗的追求。海子诗歌早期具有强烈的史诗情绪,海子用他的诗歌来表达对未知世界和原始社会的困惑和探索。海子刚开始的诗歌养分是从《诗经》、《楚辞》先秦文化以及唐宋文化中汲取的。我们可以从海子的诗歌中寻觅到这一线索。例如他的《尚书。顾命》、《太阳。弑》、以及在《怅望祁连(二)》中直接引用的北魏六朝民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牛羊不蕃息/失我胭脂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在长诗《但是水、水》标题下的题记中写道: 翻动《诗经》/我手指如刀/一下一下/砍伤我自己。 “伟大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动,而是人类主体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2]在海子看来,伟大的诗歌以人为主体的,由人领会到自己的伟大之处,这正符合海子的诗歌理想“关注生命存在本生”。西川在《怀念》一文中说:“海子期望从抒情出发,经过叙事,到达史诗,他殷切渴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诗歌帝国。”[3]“海子追求的史诗写作是为了以高昂姿态竭力弘扬人类的主体精神,海子认为发挥到极致的主体精神才堪称伟大。”[4]从海子自己的叙述中以及海子的友人西川的描述出,我们可以知道海子早期是想打造一个史诗王国。这是海子对于理想的执着的追求,对于真理矢志不渝的维护。同时,海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