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粮价背后的部门博弈.doc
高粮价背后的部门博弈
通胀背景下,2010年10月,负责中央储备粮油经营管理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遭到整顿,占其半壁江山的商贸业务被紧急叫停。随之,大陆粮食市场的各主要国有机构陷入一场纷争,积聚着大陆粮食市场格局和未来粮价的重大变数。
出局
今年以来,粮价的快速飙升,令调控部门备感头疼。而夏粮收购时各个收购主体的竞相抬价,更令小麦的价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粮食收购主体,中储粮系统受到监管部门和舆论的指责,并最终导致其从粮食贸易市场中出局。
10月上旬,一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和当前粮食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的电文下发至县市级政府,通知明确要求,“中储粮全面暂停除与储备吞吐轮换直接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一切购销经营活动。”
在享受国家补贴的政策性粮油业务之外,中储粮尚有粮油加工、物流等商业贸易业务。由于“托市收购”因近两年粮食市场价格不断高涨而经常无法启动,经营性业务收入在中储粮总收入中的比重遂越来越高。此番商贸型业务被叫停,意味着其整体收入削减近50%。
但这还不是最后的惩罚。11月11日,国家粮食局发布新修改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中,还赋予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中国中纺集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企业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此前,这主要是中储粮的地盘。
事实上,中储粮被敲打已不止一次。2007年上半年,大陆即已出现过抨击中储粮藉垄断市场牟利的舆论风潮。不过,由于随后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使中储粮的调控意义充分彰显,其得以侥幸过关。
今年6月底,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价格,同比上涨约10%,首次冲破每斤1元大关,远远高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6月初联合发布的《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的政策收购价。在此背景下,国家粮食局一份报告直陈中央,指责中储粮高价抢购是小麦价格迅速高涨的最主要原因。报告还指出,现行以中储粮为主导的托市收购政策缺乏竞争机制。紧接着,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于7月22日、9月6日联合下发了两份措辞严厉的文件,督促中储粮严格整顿内部管理。
“粮价上涨,从市场层面而言是各个利益主体竞争的结果,现在却把板子打在中储粮身上。”中储粮法务部一位人士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
对于国家粮食局赋予中粮等企业申请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上述人士表示并不认同。“中粮既然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不要再去争取国家的政策,如果这两个混在一起的话,那这个市场就很难调控了。”
错位
中储粮此番被整顿,看起来是缘于“推高粮价”,但深究起来,不过是为其尴尬的定位再一次买单而已。
中储粮是成立于2000年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原国家粮食储备局部分职能和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注册资本为166.8亿元。中储粮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又同时为国家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服务。近十年来,中储粮发展迅猛,资产总量、仓容规模、利润水平、物流网点建设、加工贸易能力均成十倍甚至数十倍增长,2009年一跃而成为国家B级企业的第一位。
在中国粮食管理体系中,国家粮食局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具体业务和行业指导,以及中央储备粮的行政管理,但由于中储粮直接隶属国资委管辖,对于国家粮食局的调控,颇有些不以为然。而国家粮食局作为调控部门,对于中储粮这一最重要抓手,不能运用自如,其尴尬自然可以想见。
作为政策性机构,中储粮依靠财政部的补贴来服务粮食调控;但作为国资委的下属企业,它又必须按照国资委的考核要求,每年完成利润增加指标。游走于两种身份之间,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2008年,中储粮在河南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达到495亿斤,占河南当年小麦总产量612亿斤的80%。业内人士直言:只有粮库通过操作,将库里的陈粮作为新粮收购回来,才有可能出现80%这么高的收购比例。“转圈粮”不仅可以骗取国家收购和保管费用,更由于垄断了粮食市场,令市场粮食供应紧张,进而推高粮食价格。自此以后,“转圈粮”成为中储粮饱受诟病的问题。
随着中储粮的日益壮大,粮食行政部门的尴尬渐渐变成了不安和恐惧。2009年,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明确提出全面进入粮食经营、销售、加工市场,向“粮食经营企业”转型。此次转型一旦完成,意味着中储粮将突破其大粮仓的角色,转变为大粮商。这不仅对行业内其他企业是个绝坏的兆头,对国家粮食局而言,也是一大隐患。
“中储粮一旦在全国建成相当规模的加工产业链后,如何平衡调控粮和商品贸易粮是个问题,同一个仓库,如果按国家储粮进出,那是按照托市价和财政补贴完成的,如果变成商品贸易粮,就是按照市场价差获利的,这就无法监管。”粮食系统一位官员道出了这种担心。
都是从国家粮食储备局这一共同母体中剥离出来,中储粮与国家粮食局之间的纠葛可谓“关系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级机工见习记录薄填写.docx VIP
- gossen starlite测光表 说明书.pdf VIP
- 断亲协议书模板.doc VIP
- 《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发展规二〔2014〕21号)资料.doc VIP
- 高级值班机工(值班机工)见习记录簿(案例参考)专题三.pdf VIP
- 《新闻稿撰写》课件.ppt VIP
- 喘息性支气管炎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体验经济与网络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core.pdf VIP
- ADR21 00中文版-2006年车辆标准(澳大利亚设计规则2100—仪表板).doc VIP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真题(附有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