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来种红耳龟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摄食竞争能力比较研究.doc

2外来种红耳龟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摄食竞争能力比较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外来种红耳龟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摄食竞争能力比较研究

外来种红耳龟与本地种中华条颈龟摄食竞争能力比较研究 作者:魏朝军 杨志兵 柏天琦 梁茜茜 指导教师:史海涛 教 授 洪美玲 副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口,571158) 摘 要:于2009年8月~2010年4月,在室内对外来物种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和本地物种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进行种间摄食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实验设置混养组和单养组,探究在食物充分和食物缺乏两种条件下红耳龟对中华条颈龟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各组红耳龟死亡率与中华条颈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耳龟在食物缺乏时饲料系数比食物充分时低,中华条颈龟则与之相反;当红耳龟各组平均体重小于22 g左右时,相同处理下的红耳龟体重特定增长率显著小于中华条颈龟;当红耳龟各组平均体重大于22 g左右后,相同处理下的红耳龟体重特定增长率高于中华条颈龟。结果表明,在食物充分和食物缺乏两种条件下红耳龟摄食竞争能力要强于中华条颈龟,其对中华条颈龟体重增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红耳龟;中华条颈龟;生物入侵;摄食竞争;体重特定增长率 红耳龟(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 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ISSG/SSC, 2001)。该物种食性杂,栖息环境多样,与本土龟类相比其性成熟更早、成体体型更大、繁殖力和抗人为干扰能力更强(Gibbons, 1990),其逃避天敌、躯体与外界热交换能力、抗亚硝酸胁迫能力同样优于本土龟类(Polo-Cavia et al. 2008; Cadi and Joly, 2003; Polo-Cavia et al. 2010;张杰等,2011)。红耳龟已在多个国家造成生物入侵危害(Silva and Blasco, 1995; Newberry, 1984; Moll, 1995)。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在新栖息地的环境条件下竞争能力往往强于处于相似生态位的本土龟类,在这种情况下外来种可以排挤土著种,使土著种趋于灭绝(徐承远等,2001;徐婧等,2006)。 近二十年来受滥捕、贸易、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野生龟鳖资源已经全面匮乏,几乎所有的龟鳖动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并且已经危及到了周边国家(李顺才, 2004; 周婷等, 2007; Van Dijk et al., 2000)。濒危物种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等14种本土龟类和红耳龟有着相似的生态位(史海涛等,2009),在野外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有同域分布的情况(Chen et al., 1998)。作为外来物种,红耳龟可能会在食物资源、隐蔽场所等多方面产生竞争(Crucitti et al. 1990; Shi et al., 2005; 吴虹玥等, 2004)。当红耳龟同土著欧洲池龟(Emys orbicularis)混养时,欧洲池龟死亡率显著上升体重增长显著下降(Cadi, 2004)。红耳龟与土著欧洲池龟或地中海石龟(Mauremys leprosa)混养时,其占据更优质的晒壳场所(Cadi, 2003; Polo-Cavia et al. 2009)。但红耳龟与我国本土龟类的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少有报道(Chen, 2006),对于红耳龟入侵危害的研究也是空白(史海涛等,2009)。我国对于外来种研究滞后往往是其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Li et al.2002;万方浩等,2002)。因此本实验以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为研究对象进行摄食竞争的比较研究,以了解红耳龟成功入侵后对我国本土濒危龟类造成的危害,并为防治红耳龟的生态入侵、保护中华条颈龟等我国本土龟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本次研究的中华条颈龟与红耳龟是2009年5月份由本实验室恒温恒湿孵化箱(型号:HWS-250)孵化出来的同一批体质健康的幼龟。实验个体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中华条颈龟龟和红耳龟实验个体基本情况 物种 样本量(只) 体重 (g) 背甲长 (cm) 背甲宽 (cm) 腹甲长(cm) 中华条颈龟 54 10.59±0.08 3.953±0.287 3.584±0.093 3.474±0.007 红耳龟 54 10.43±0.12 3.763±0.274 3.495±0.061 3.527±0.019 1.2 研究方法 实验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热带动植物重点实验室内进行。实验个体饲养于专用养龟池(34 cm×65 cm×32 cm)。每个水池中放置一倒置的瓦盆,为幼龟提供隐蔽场所、晒壳场所及摄食场所;水深至没过龟的背甲。每周一、四投喂一定量食物(饲料和水1:1,饲料品牌:典丰牌甲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