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民勤县紧紧围绕调研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与节水增收目标相匹配的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近年来,民勤县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引进推广特色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农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增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关井压田、水权配置等重点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使得依赖种植规模实现农民增收的传统模式受到巨大挑战,现有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农业内部结构看,2010年全县农、林、牧比重为78.0:1.6:20.4,种植业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5、15.2个百分点,林果业和畜牧业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从种植业内部结构看,2010年全县日光温室收入仅占种植业的12%,设施农业规模较小;从用水结构看,2010年全县80%的水资源被种植业消耗,但创造的产值仅为41.6%,高耗水、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农民收入结构看,2010年全县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5.1%、8.7%、5.9%、0.3%, 收入结构反映出农民对水土资源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高度依赖;从用水效益看,2010年全县单方水GDP仅为9.4元,农业单方水效益仅为4.4元,而暖棚养殖、日光温室、酿造葡萄、红枣的单方水效益分别为31元、22.94元、13.67元、10元,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对比分析,民勤县传统农业的低水平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高效节水产业在大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现状农业结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准确把握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压缩亩产值在2000元以下、亩耗水在400立方米以上的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节水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5元、增长11.8%。2011年,全县总播面积71.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9.64万亩,经济作物50.74万亩,低耗水、高效益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4%;粮经比例由2006年的37∶45调整为27∶73。 2、设施农业规模效益逐渐凸现。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制定设施农业阶梯式扶持政策,严格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种苗市场管理,科学安排茬口和品种,推动日光温室规模化布局、标准化建设、高效益经营。按照构建“六大体系”、推进“五良配套”的思路,以全省肉羊强县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密切与陇原中天公司的合作,坚持小区建设与整村推进相结合,推动养殖方式由家庭散养向组织化水平较高的养殖小区转变。至2011年7月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6.5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1677亩、养殖暖棚33501亩;设施农业增加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提升到15%以上,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71元。2010年,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0422元,养殖暖棚棚均产值达13896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3.9倍,棚内纯收入分别达到7854元、7295元,分别是2006年的3.3倍、5.4倍。 3、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加工转化入手,按照“东坝葡萄,西坝红枣、湖区枸杞”的经济林发展布局,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林果产品。至2010年底,全县已累计发展酿造葡萄2万亩、红枣5万亩,2011年完成特色林果基地建设4.045万亩(酿造葡萄1.254万亩,红枣2.144万亩,枸杞0.647万亩),建成县级特色林果业基地17个,酿造葡萄、红枣、枸杞成活率分别达到91.6%、82%、86%。酿造葡萄和红枣丰产期亩收入分别达4500元、5000元,亩均用水量在300-350方之间,单方水纯效益分别为12.9元、15.2元。 4、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制订并落实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农药化肥安全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全县已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10个(洋葱、小麦、向日葵、肉羊、辣椒、日光温室蔬菜、西甜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