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引
河南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引
(试行)
河南省卫生厅
2014年5月
前 言
为加强对全省手足口病诊疗工作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厅组织河南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技术指导组专家,在认真总结临床救治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河南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引(试行)》,供各地救治工作参考。
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了临床专家的救治体会和建议,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技术指导组盛光耀、栾斌、贾天明、安金斗、成怡冰、史长松、程秀永、王怀立、王秀芳、刘宝琴等专家参加了整理和编撰工作。我们将结合救治工作实践逐步总结、完善。
本文分为流行病学和分期诊疗参考方案两部分,尤其对不同病程阶段的关键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处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诊疗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河南省卫生厅
2014年5月14日
河南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引(试行)
流行病学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ntervirus)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临床自愈。个别患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脏损害等致命性并发症.
二、病原学及其生物特性
肠道病毒属于单股小RNA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克病毒(ECHO 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肠道病毒68~72型(EV68~EV72)。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及EV71型。重症病例多由EV71引起。
肠道病毒对一般理化因素抵抗力强,抗乙醚、乙醇、煤酚皂液(来苏儿)等一般消毒剂,耐低温、耐酸;而对氧化剂(游离氯、高锰酸钾等)非常敏感,对热(50 ℃以上)、干燥和紫外线都较敏感,也可被甲醛、酚和放射线灭活。
三、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粪便排毒时间2~8周,咽部排毒时间1~2周。
四、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医源性传播。
五、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同型免疫力。成人感染后发病很少见,多为隐性感染。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毒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比例较低。
六、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最高。。
七、潜伏期
2~7天。
八、隔离期
2周。
分期诊疗参考方案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手足口病分为5期。根据病情轻重,又可分为普通病例、重症病例(重型、危重型)。
第1期 手足口出疹期
一、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二)血糖:正常。
(三)C—反应蛋白:多数正常。
三、处理
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无须住院治疗。
(一)门诊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布洛芬、羚羊角等。
3.抗病毒药物:可用利巴韦林10~15mg/kg·d,分3次口服。
(二)留院观察
1.留观指征:持续发热或高热、精神差、病程在5天以内。
2.观察项目: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肢体运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和血糖。
3.留观时间:不少于48小时。符合住院指征者应立即住院治疗。
(三)住院指征
除皮疹外,出现以下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和循环等功能障碍者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例,应收入院治疗。
1.持续发热或高热;
2.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惊颤或惊跳)、肢体无力、抽搐;
3.呼吸、心率增快;
4.外周血白细胞(WBC)明显升高,达12~15×109/L;
5.血糖增高。
(四)收入PICU指征
1.呼吸浅促、困难、节律不齐;
2.皮肤苍白、出冷汗、皮肤发花,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大于3秒;
3.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血压升高或降低。
四、关键点
向患儿家长充分告知重症早期识别信号,当出现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