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副词“都”的虚化过程探析
汉语副词“都”的虚化过程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都”的虚化过程的描写,得出结论认为“都”的虚化过程符合汉语副词虚化的由实到虚、由虚到更虚的演化过程。同时,根据对“都”一步步虚化原因的分析,总结出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都;虚化;范围副词;语气副词
绪论
汉语副词“都”一直以来就是广大学者热衷研究的对象,成果颇丰。但是因为现代汉语副词的复杂性,对“都”的研究在很多方面仍没有达到广泛共识。首先在“都”的义项分类上即存在不同看法。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王力、吕叔湘等人的研究中,“都”的最基本的范围副词的义项就已经得到认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都”的义项分类有了新的见解,分歧也开始产生。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都”的义项分为三类:1、表示总括全部;2、表示甚至;3、表示已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的含义又多了一项,与“是”字连用,说明理由。《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将“表示已经”这一义项归入到表示强调语气的范围。王红(1999)认为“都”的义项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为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第二类是表达说话人主观情绪的语气副词,二者是基本义与派生义的关系。
“都”从最开始的名词词性发展到今天具有语气副词的词性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我国学者对于实词虚化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西方语法化理论的引进,国内的语法化研究也进入新阶段。Joan Bybee,R.Perkins和W.Pagliuca(1994)《演化而来的语法》,将实词虚化的机制分为五种: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吸收。张谊生(2000)提出实词虚化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名动形实词向 副词的转化,然后是副词内部由略虚向较虚的变化,最后是副词向更虚的词类,
譬如连词、语气词的转变。他认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大致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四个方面:结构形式、语义变化、表达方式和认知心理。乔石豪(2007)《语气副词“都”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都”由实词向语气副词“都”语法化的过程,认为“都”的产生有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都”由名词、动词转化为副词的过程
《说文解字》:“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这里的“都”读作dū,意为有先君宗庙的城市,是名词性质的。毫无疑问,先君宗庙的所在地必然是繁华无比的,久而久之“都”的含义引申为“大城市”。大城市具有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的特点,这也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的首善之区,于是“都”便多了“国都”的含义。“都”作动词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其中“都彭城”即在彭城建都,想要建都一定要人口的大量汇集,“都”也就慢慢活用为动词,具有了“聚集”的意义。“聚集”的含义继续引申产生了“集中”的含义。《汉书·西域传》:“都护之起,自吉置矣。”“都护”是官名,汉代设置此官职意在控制西域各国,“都护”就是“总监护”的意思。表示“集中、总括”含义的“都”一般都位于动词之前,这时的“都”的动词意义已经弱化,其修饰性增强,便逐渐产生了副词义。“都”的副词词性产生于东汉时期,尽管东汉时“都”的范围副词用法较少,但这一时期仍然是“都”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论衡》:“然则凤凰、麒麟都与鸟兽同一类。”和“儒不能都晓古今,欲各别说其经,经事义类,乃以不知为贵也。”这两例中的“都”都是表“总括”之意。前者总括“凤凰、麒麟”;后者总括“古今”。及至魏晋六朝,“都”的范围副词用法多了起来,有总括主语所指事物范围的,如《西京杂记·卷六》:“器物都无,唯有铜镜一枚。”有总括宾语所指事物范围的,如诸葛亮《弹李平表》:“平至之日都委诸事,君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前者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后者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仍保有“都”的动词用法的痕迹。
“都”由范围副词转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
“都”从最初的名词性、发展到具有动词性,进而具有副词词性。之前的副词“都”仅仅是做范围副词用,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都”的语气副词用法日益凸显出来。唐代诗人韦应物《逢杨开府》:“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其中“一字都不识”我们现代汉语中可以解释为“一个字都不认识”,和现在的用法大致相同,都表示强调意义。另外如元稹《饮致用神麹酒三十韵》:“刮骨都无痛,如泥未拟停。”的“都”的用法与此相类,这一类用法的特点是“都”后面多跟否定副词。陈子骄(1996)《“都”的语义指向》认为“都”作为语气副词,表多数、表范围的语义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一旦出现表多数意义的词语,“都”是总括副词还是语气副词就难以判定了,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如:“他两只眼睛都红了”,可以理解成“两只眼睛红了,不是一只”,也可以理解为“眼睛都红了,更别说别的了”。仅从字面上无法判定,只有通过重音、停顿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