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ocVIP

P2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2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P20塑料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张兴锦,陈永南, 黄少文,吴会亮 (莱钢宽厚板事业部, 山东 莱芜 271100) 摘 要: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计对P20塑料模具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不同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回火温度)下得到的组织及其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水淬和空淬钢组织中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加并长大,碳化物增多,硬度逐渐降低,300~500nm宽度的板条结构、板条间的薄片状M/A组元,铁素体中较高的位错密度以及细小碳化物保证了水淬钢在620℃回火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最终得出了使该钢达到最佳预硬化效果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塑料模具钢,P20,热处理,显微组织 Research of P20 pre-hardened plastic mold steel heat treatment process ZHANG Xingjin, CHEN Yongnan , HUANG Shaowen,WU Huiliang (Heavy Plate Division of Laiwu Steel Group, Laiwu, Shandong, China 271100) Abstract: Key words: Plastic mold steel,P20,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1 引言 P20钢是模具工业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典型的经预硬化处理的模具钢,用该钢制造模具,在预硬态下经冷加工制成模具后可以直接使用,不需再进行淬火、回火处理,防止了热处理所造成的变形、开裂、脱碳等缺陷[1],广泛用于制造长寿命的、形状复杂、要求尺寸精度高的大、中型塑料注射成型模或挤压成型模。本文通过对P20钢在不同预硬化热处理工艺参数下的组织和硬度的研究,为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材料为转炉冶炼P20铸坯,铸坯厚度为300mm,加热至1200℃,保温2h后,在双机架四辊可逆轧机轧上通过两阶段轧制轧成80mm厚度钢板。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C 0.28~0.35,Si 0.2~0.4,Mn 0.6~1.0,Cr 1.4~2.0,Mo 0.3~0.55,S ≤0.015,P ≤0.015。试验用淬火温度分别为800℃、850℃,均保温60min,淬火介质分别为水淬、空淬,淬火终止温度为300℃(Ms点以下),然后对淬火态试样进行硬度测量并观察金相组织。用上述淬火态试样进行回火,回火温度分别为520、540、580、620、640和660℃,均保温15min,然后从炉内取出空冷至室温,对回火态试样进行硬度检测并观察金相组织。 采用HV-50型维氏硬度计测试实验钢的硬度,硬度测试试样尺寸为60mm(宽度)×60mm(长度)×80(厚度)mm。沿着实验钢纵向切取金相试样,试样研磨、抛光并经4%硝酸酒精腐蚀后,用ZEISS Axio Scope A1型金相显微镜和Philips XL30型扫描电镜进行硬度试样的微观组织观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淬火加热温度对淬火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图1 实验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硬度 图2 实验钢淬火态金相组织 A-800℃,B-850℃;水冷 如上图所示,两种加热温度下淬火后的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图2(A)中有明显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这是由于加热过程中铁素体没有完全奥氏体化,淬火时由于奥氏体中碳含量少,形成的马氏体量也少,钢的硬度小。而图2(B)表明850℃温度下淬火得到完全奥氏体化组织,奥氏体中含碳高,其淬火性能好,形成马氏体和贝氏体,所以硬度远高于(A)组织对应的硬度,如图1所示。 2.2 淬火冷速对淬火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图3为相同淬火加热温度下的实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硬度。由图可知,1#实验钢水淬后硬度为470HV,2#实验钢空淬后硬度为308HV,硬度明显低于1#实验钢的硬度。 图3 实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硬度 图4为1#和2#实验钢在水淬和空淬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由图可知,1#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由于水淬条件下冷速较大(实测冷速为17~18℃/s),固溶在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扩散速度较慢,碳化物较少且尺寸细小,少量的合金元素Mo溶解到奥氏体中,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2]。Mo减缓了C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将促进针状铁素体生成[3]。因此对于2#实验钢,即便在较低冷速的空淬条件下(实测冷速为0.3~0.4℃/s)也可以得到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另外,由于冷速较低,合金元素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程扩散并聚集长大,因此2#实验钢的碳化物较1#实验钢有所增加(图4b),而这降低了合金元素的固溶度,使得1#钢的硬度低于2#实验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